第148章 朱棣的试探!蓝玉大惊!郭英:让立(1 / 2)
第148章朱棣的试探!蓝玉大惊!郭英:让立刻让皇上看到!
八十年寿命啊!
这几乎等同于一个人完整的一生了。
再算上他原本就拥有的三百二十年寿命,那就是整整四百年!
这漫长的跨度,简直超乎想象。
朱应微微仰头,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心中暗暗想到:“四百年过去,都该到现代了吧”
“当然,这个现代有我的存在肯定与我前世不一样。”
“到那时,我定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华夏国度,一个足以一统世界的华夏国度。”
“飞机大炮,科技火箭,这些在当下看来如同天方夜谭的事物,也必将随着时间过去一一出现。”
“四百年啊!”
“漫长而悠久。”
“而且未来,我还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四百年。”
一想到这些,朱应的眼中不禁闪烁起炽热的光芒,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未来着实可期。
至少,朱应已然逐步具备了改变未来的能力。
一想到未来异族肆意践踏华夏大地,残酷屠戮华夏族人,还有那遥远未来倭人侵犯华夏,制造出累累杀戮的场景,朱应的眼神瞬间充斥冷意。
这些。
他朱应绝对不会再这些悲剧上演。
要屠!
那也只能他华夏屠戮异族。
“朱将军。”
就在这时。
李景隆那激动的声音远远地传了过来。
闻言。
朱应从沉思中回过神,抬眼望去,只见朱棣与李景隆在一众亲卫的严密护卫下,正朝着这将府前走来。
李景隆满脸通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脚步轻快得仿佛要飞起来。
朱棣则面带微笑,神色沉稳,步伐从容,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
见此情形。
朱应不慌不忙的起身,脸上带着平静,双手抱拳,道:“见过燕王,见过李将军。”
“哈哈。”
李景隆笑声极大:“朱将军无需如此客气。”
“你可是我军破城的第一大功臣。”
“北伐首功,竟然第一日就被你拿下了。”
说着。
李景隆快步上前,一把抓住朱应的手臂,用力地摇晃了几下,眼中满是热情。
“李将军过奖了。”朱应神色平静的一笑:“身为大明战将,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本就是末将义不容辞的责任。”
“哈哈。”李景隆再度大笑起来:“朱将军太谦虚了!”
“一骑破城,一日夺城。”
“整个大明,或许也只有朱将军有这般能耐了。”
“北伐首功为我军所得,永昌侯他们想要破城,只怕还得费不少时日啊。”
说到此处。
谁都可以听明白李景隆话里的得意。
当然。
对于李景隆而言,此刻他对朱应的态度,足以表明其对朱应的看重程度。
别的暂且不说,就凭朱应率先破城,让他这一路大军在战功上压了蓝玉一头。
一旦这个消息传回应天,李景隆甚至都能想象出那个场景:许多人都会由衷地赞叹虎父无犬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虽说李景隆并未直接参与攻城,但他作为执掌兵权的统将,这战功自然也少不了他的一份。
“以北元对边境的防守态势,蓝玉想要拿下镇汉城,至少得上半月之功。”
朱棣缓缓说道:“不过,由于我军破城之举,必然会引发北元调兵遣将,这也能让蓝玉破城的进程加快一些。”
“战场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本就是如此。”
朱应十分肯定的道:“不过,此战城中半数以上的元军都撤走回防了,往后的城池,防守必定会更加严密。”
“而且!北元皇帝肯定也会加派兵力,接下来的大战会更卫难上一些。”
“有朱将军在,我坚信北元根本无法抵挡朱将军的锋芒。”李景隆满脸笑意,信心十足地说道。
这般信任。
也难以想象李景隆才认识朱应不过几日。
朱棣则静静地凝视着朱应,目光中透着一丝探究,又带着些许复杂的意味,此刻,他的心底五味杂陈,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来人。”李景隆突然大声喊道。
“将军。”亲卫统领听到呼喊,迅速来到李景隆面前,双手抱拳,恭敬一拜。
“速速急报传讯归应天,将我军攻破北元边境重城的消息上奏皇上。”
李景隆神情严肃,带着几分急切:“还有,重点突出朱将军的战果,一定要着重描述,让皇上知道朱将军是有多英勇。”
“将军,怎么个着重法”亲卫统领一脸茫然,挠了挠头,满脸疑惑地问道。
见此情形。
李景隆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略一思索后,说道:“得了,我亲自去写。”
说完。
李景隆转身面向朱应,脸上又换上了温和笑容,说道:“朱将军,城池已然攻破,朱将军和大宁边军的将士们好好休息,这些收尾的事情,我会亲自处置。”
“此番,我要去撰写详细的军报,上奏皇上。”
朱应见状,微微一笑,说道:“李将军且去忙吧。”
北伐首功上奏应天,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朱应心里清楚,第一个达成战功并呈奏到朱元璋面前的,那便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他自然不会拒绝。
“燕王殿下。”李景隆对着朱棣恭敬抱拳,说道:“那末将就先行去处理事务了。”
随后。
李景隆转身迈着大步,匆匆离开了,那急切的模样,仿佛有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等着他去解决似的。
此刻,朱棣的目光落在了朱应的身上,笑着道:“本王镇守北平府多年,这还是第一次踏入北疆的北元城池,朱将军可愿随本王一同进入这将府看看”
“自然愿意。”朱应点了点头。
而且。
他敏锐地察觉到,朱棣此刻似乎有些异样,像是有什么心事深埋心底,那眼神中偶尔闪过的一丝忧虑,怎么也藏不住。
随后。
朱棣率先一步,向着将府内走去。
朱应则不紧不慢地跟在其后,神色平静,但眼中却透着一丝警惕。
不同于在辽东时,击溃元军,夺取城池后,还能收获不少战利品。
蛮吉儿和纳哈出的宝藏更是让朱应大赚了一笔。
可是。
在这北元真正的疆域,就比如眼前这将府,朱应早已仔细查探过,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建造边境这些城池,已然耗费了北元大量的财力。
步入将府大殿内。
朱棣稳步走向最里面的主位,凝视着那象征着权力的座椅,仿佛陷入了沉思。
“朱将军。”
朱棣缓缓转过身,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朱应,突然发问:“不知对于此番征伐北元,你有何见解”
“皇上圣意是要彻底平定北元之祸,击溃北元。”
朱应神色庄重,语气坚定:“吾身为臣子,自当谨遵圣旨。”
朱应心里明白,朱棣这突如其来的发问,必定暗藏深意,所以他只是顺着话茬回答,并未多言,对于朱棣,他始终保持着一份警惕。
朱棣微微点头,又笑着问道:“那朱将军觉得,这一次我大明能够彻底击溃北元吗”
说着。
朱棣一边缓缓踱步,一边紧紧盯着朱应的眼睛,似乎想要从朱应的眼神中探寻到什么重要的信息。
“北元!”
朱应表情不变:“说到底,如今的北元就如同一个油尽灯枯的残烛,大明虽无法彻底将其根除,但至少能让北元朝廷不复存在,给北元的崩溃再添一把火。”
“此番最大的战果,或许就是让北元覆灭,但北元之下的各大部落依然会存在。”
“如此一来,大明北疆的威胁也会一直持续。”
既然朱棣发问,朱应便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对局势的判断,他相信,以朱棣的智慧,定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听到朱应的这番言论,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他着实没有想到,朱应竟能把局势看得如此透彻。
这一次,许多北伐的将领都满心想着彻底灭亡北元,让大明北疆永无威胁。
然而,这实则是一种短视的想法。
“朱将军,果真是既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悍将,又是能洞察局势的智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