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忠烈祠(1 / 2)
第151章忠烈祠
腊月二十三。
聂宇时隔大半年,终于再度折回了荆州府,跟着一起回来的还有汉军的文武将官,包括之前驻在岳州府的一整套行政班子。
这些官员全部回来荆州府,既有岳州府太挤,并不适合真的作为汉军的都城,让中枢文武官员长期驻居,同时也对内宣示了汉军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将会着重转向湖北。
至于湖南这里,长沙、衡州、常德、辰州这些战略要冲,人口财赋重镇,都已经都被汉军控制,湘西的清军也基本肃清了,接下来只需要留下一.部偏师,慢慢去打就够了。
湘西的石柳邓也不是唯来内附汉军的,跟他同样请求内附的,还有宝庆、永州二府的瑶民义军,茶陵的杀尽王以及桂阳的义军,这些人或遣使汉军请求内附,或干脆自行就改旗易帜,对外明确自己已经内附。
当然,大家都是造反的,谁也别跟谁玩心眼子,这些人的内附名为内附,实际就是换上了汉军的旗帜,汉军既没有派遣流官,也不能往这几部义军的地盘驻军控制。
说白了,跟羁縻领土差不多,甚至还不如羁縻领土,汉军只是名义上得了他们的内附,实际上还是各干各的,连宣调他们都勉强。
聂宇对此倒也并不生气,有这么多义军来内附自己,这是好事啊!
汉军正好财政空虚,暂时没钱继续扩张,这些家伙能上赶着过来内附,虽然没有实际归顺汉军,但只有名义上的也够了。
老话说的好,唯器与名不可假手于人!
有了名义,他们就是汉军的辖地,今后汉军要打他们,连借口都不用去找。
而且,这些义军内附了汉军,那么未来的一两年内,这几支内附义军都不可能对汉军造成什么威胁。
因为他们都内附了,总不能还往汉军的地盘扩张,不能往汉军地盘扩张,那就要么相互火并,蚕食对方的地盘,要么就把矛头对准外省。
“启程!”
“嘟嘟嘟嘟呜呜呜呜”
汉军号手反复吹着军号,聂宇披上自己大将军的半身甲胄,身后跟随有汉军的文武将官。
荆州知府陈兴怀头前开路,汉兵捧着阵亡士卒的神主牌位跟上。
队伍从荆州城西的大将军府出发,一路步行前往荆州城东的忠烈祠。
忠烈祠的主体殿阁,来自于过去满城修建的承天寺。
这并非聂宇在恶意针对,而是古代的寺庙,基本上就没有干净的。
荆州满城的承天寺,汉军只是稍微一细查,就发现里面的藏污纳垢,简直是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
什么放贷、人牙、赌博、伤人、兼并土地,等等行当,基本都有涉及。寺里的僧人,有三分之一都不干净,另有三分之一甚至连度牒都没有。
聂宇看到手下官员查出罪证,饶是有过心理准备,也都被惊到了。
寺庙里作恶的僧人,早已打包送去了挖矿开荒,保底刑期二十年,基本没可能活着出来了。
余下的僧人,有度牒身份的集中迁走分给其他寺庙,让他们去吃斋念佛。聂宇也不是什么残暴反贼,僧人嘛,就要吃斋苦修才算高僧。
而那些没有度牒的假僧人,他们都被汉军勒令还俗,之后分批送给了火器坊工匠和军医后面做学徒。
没办法,虽然聂宇下发了释奴令,几十年前的雍正还帮着取消了贱人籍,但医生、工匠的社会地位依旧不算太高。
医生还好,治病救人,还有太医这样的特殊职业,倒是不至于混的太差。工匠就惨了,社会地位跟取消贱籍前,几乎没什么两样。
如今,把这些没什么用处,还不事生产的大和尚,用来补充缺人的军医和工匠,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聂宇也不光对和尚们如此,对道士们的道观也都一视同仁。作恶的道士送去挖矿开荒,没有度牒的道士,送去给工匠和军医当学徒,总归不能闲着没用。
(明代僧道度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