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黎朝的权力巅峰(1 / 2)
第515章:
黎朝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凤绾深知,尽管外部的威胁暂时得以遏制,国内的政局依旧复杂且充满变数。随着内政改革逐渐深入,她开始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来自朝堂上那些仍然抱有私心的权臣们。
凤绾的改革推进了很多方面,但在一些传统势力的眼中,这些变革无疑是在削弱他们的权力。特别是在那些与地方商会和地主势力有深厚关系的权臣们,他们对凤绾的改革计划心生忌惮。虽然他们表面上装作支持,私下却不断试图破坏她的政策。
其中,以尚书令赵如意最为明显。赵如意一直是朝堂上的重臣,掌管着大量的地方事务和财政收入。他与多位地方豪商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对于凤绾提出的税制改革和地方权力整顿十分不满,试图通过操控一些重要官员来影响朝堂的决策。
凤绾并没有忽视赵如意的动向。她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布置,将赵如意的几次暗中操作曝光。凤绾没有直接与赵如意正面冲突,而是选择了通过其他权臣来逐步削弱赵如意的影响力。她在朝堂上频频联合那些与赵如意利益不合的官员,将他的一些不当行为公之于众,让赵如意逐渐陷入舆论的漩涡中。
通过一系列精心布局的手段,凤绾终于将赵如意彻底打压。赵如意虽然在朝堂上拥有很高的威望,但在凤绾步步紧逼下,他的腐败行为暴露无遗,朝中不少曾与他有利益往来的官员也因此纷纷站队支持凤绾,迫使赵如意不得不交出权力。
在一次朝会上,凤绾通过一份详细的报告,列举了赵如意与地方商会、地主之间的勾结证据,揭示了他如何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甚至在税收方面违规操作,侵吞国家财政。这些行为一经曝光,立刻引发了朝堂上的震动。
“赵如意,作为尚书令,你理应为黎朝的百姓着想,却一次次将私利放在国家利益之上,令人痛心疾首。”凤绾语气平静,却字字如锤,她没有给赵如意任何反驳的机会。
赵如意虽然脸色苍白,但他并没有认罪,反而试图辩解:“这是有人诬陷我,整个朝堂都知道我为国为民,怎会做出如此背叛黎朝的事?”
然而,凤绾的证据确凿,最终赵如意无法抵挡压力,只能被免去职务,并被秘密软禁以待进一步审查。
赵如意的倒台,标志着凤绾在朝堂上的一次重大胜利。通过这次改革,她不仅削弱了朝中腐败势力的根基,还向其他权臣们展示了她决心清除一切阻碍国家发展的障碍的决心。
随着赵如意的倒台,凤绾接着采取了一系列清理行动,将朝堂上与赵如意有勾结的官员一一清除。她开始加强对地方权力的掌控,推动地方官员的任命和监督,以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实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