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文人站队,舆论沸腾(2 / 2)
与此同时,在中部的洛阳,支持定都洛阳的文人也不甘示弱。他们以洛阳的商业繁荣和中原文化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展开了激烈的舆论宣传。
洛阳的街头巷尾,张贴着一幅幅精美的宣传海报,上面是文人墨客们撰写的文章和诗词。“洛阳,地处中原,乃天下之中。这里是商业的中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汇聚了天下的财富和文化。定都洛阳,能让国家繁荣昌盛,让文化交流融合。”一位着名的书法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在洛阳的各大书院和学府里,师生们也围绕着定都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支持定都洛阳的学生们,引经据典,阐述洛阳的历史地位和商业优势。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和家长的认同。
随着文人墨客们的纷纷站队,民间舆论彻底沸腾起来。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热烈地讨论着定都之事。支持建康的百姓,以文化传承为理由,强调建康的文化价值;支持幽州的百姓,关注军事安全,认为定都幽州能保障国家的安宁;支持洛阳的百姓,则看重商业繁荣,期待定都洛阳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
不同阵营的百姓之间,时常发生激烈的争论。有时,甚至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在一个小镇的集市上,一位支持建康的书生和一位支持幽州的壮汉,就因为定都问题吵了起来。
“建康的文化,那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定都建康,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书生说道。
“哼,没有国家的安全,文化再好又有什么用?定都幽州,才能抵御外敌,守护我们的家园。”壮汉反驳道。
两人互不相让,周围的百姓纷纷围拢过来,分成两派,为各自支持的阵营加油助威。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这场激烈的舆论争论之中。
这场文人站队引发的舆论沸腾,不仅加剧了三方之间的矛盾,也让百姓们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人们期待着这场定都之争能够早日平息,找到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