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东方的红太阳3(2 / 2)
我们开始和屋内的战士们交谈起来,话题从日常的训练到对家乡的思念,氛围渐渐变得轻松自在。也正是在这看似平常的聊天过程中,我们从战士们的口中侧面得知了关于这半条棉被背后那感人至深的故事。
时光仿佛回溯到长征途中的那段艰难岁月,那两位男红军在长途跋涉后,来到了广西的一个小村庄,借宿在了村民徐广大家中。徐广大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破旧的墙壁,摇摇欲坠的屋顶,尤其是那冰冷的床铺上,连一条完整的棉被都找寻不见。两位男红军看到这种情况,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们默默地打开自己那仅有的一条棉被,将它与徐广大一同分享。
夜晚来临,那凛冽的寒风如同恶魔一般在屋外呼啸肆虐,它吹打着窗户,似乎想要冲破这简陋的防线,将寒冷灌进屋内。屋内,男红军们和徐广大一家人紧紧地靠在一起,身体相互交错,彼此从对方的体温中汲取着温暖。孩子们紧紧地拽着大人的衣角,眼神中带着一丝惊恐与不安。而大人们则用自己的怀抱,尽力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丝安全感。男红军们虽然身体极度疲惫,但他们的眼神却始终警惕地关注着四周,守护着这一家人的安宁。
然而,随着黎明的曙光渐渐划破夜空,离别的时刻无情地来临了。男红军们心中早已坚定了一个想法,执意要把这条棉被留给徐广大。他们深知,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村民们的生活本就充满了艰辛与不易,而他们即将再次踏上那充满未知危险与困苦的长征之路,一条棉被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是一份小小的温暖,但对于徐广大一家而言,却可能是熬过寒冬的关键。徐广大也深知红军战士们的艰难,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穷家富路”之类的话语,坚决不肯接受棉被。双方就这么僵持着,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其中一位男红军缓缓地站起身来,从包裹里取出一把剪刀。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舍与眷恋,但更多的是坚定与决绝。他轻轻地将棉被铺平,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将它剪成两半。那“咔嚓”一声,仿佛在这寂静的清晨里格外刺耳,却又像是一种无声的承诺。他双手捧着其中一半棉被,郑重地递给徐广大,声音略显沙哑却充满力量地说道:“大哥,这半条棉被你就收下吧。虽然它现在并不完整,但它承载着我们的心意。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会回来给你带一条全新的棉被。”
徐广大颤抖着双手接过那半条棉被,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那哽咽的喉咙堵住了。他只是呆呆地望着男红军们远去的背影,那一个个身影逐渐消失在长征那蜿蜒曲折、充满艰难险阻的漫漫道路上。
此后,听后面的部队说,徐广大一直将这半条棉被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珍藏着。无论生活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他都始终坚信红军一定会回来。只要有我党部队经过,徐广大就会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半条棉被的故事讲给过路的部队听。他的眼神中总是闪烁着激动的光辉。
那故事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每一个听到的战士都为之动容。就这样,这个故事如同星星之火,在军队中迅速传播开来,传遍了整个军队。那半条棉被,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御寒之物,它更像是一座不朽的桥梁,连接着红军与百姓之间那深厚无比、牢不可破的情谊。
在长征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温暖而动人的光辉,成为了红军长征途中关心人民、爱护人民的生动写照,也见证了军民鱼水情在那血与火交织的艰难岁月里的坚不可摧,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篇章,时刻提醒着人们,红军与百姓之间的情谊是何等珍贵与深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