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忠义赴难(2 / 2)
苏烈正在书房研读兵书,试图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应对当下局势的良策。听闻陈靖宇求见,心中一震,手中的兵书差点掉落。他猛地站起身来,眉头紧皱,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快步走出书房相迎。当他看到陈靖宇如此惨状时,不禁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微张开,惊问道:“靖宇贤侄,你这是怎么了?发生了何事?”陈靖宇扑通一声跪地,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声音带着哭腔,急切地说道:“苏伯伯,如今丞相王永恩卖国求荣,勾结金兵,太原城危在旦夕,百姓们正遭受着金兵的残酷杀戮,生灵涂炭。侄儿被王永恩那奸贼陷害入狱,幸得义士搭救。苏伯伯,看在与我父亲的交情上,看在太原城万千百姓的份上,恳请您出兵相助!”说着,他的身体微微颤抖,双手伏地,额头触地,仿佛在向苏烈诉说着心中的绝望与期盼。
苏烈听闻,眉头紧紧皱起,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毕竟,陈靖宇行刺丞相被押入大牢一事,朝廷上下皆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不得不谨慎对待。他缓缓蹲下身子,双手扶起陈靖宇,目光审视着陈靖宇,说道:“贤侄,你说的这些事太过惊人。你行刺丞相被押,如今突然逃出,又道出这般言辞,叫我如何能轻易相信?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陈靖宇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苏烈的顾虑,但此时太原城危在旦夕,每耽搁一秒,就可能有无数生命消逝。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苏烈,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双手紧紧抓住苏烈的手臂,说道:“苏伯伯,我陈靖宇对天发誓,所言句句属实。我当初行刺王永恩,是因为在他的书房中发现了他与金兵勾结的书信,那书信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他卖国求荣的阴谋。我本想揭露他的罪行,将这奸贼绳之以法,却反被他恶人先告状,诬陷入狱。如今太原城的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金兵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土地,杀戮我们的同胞。苏伯伯若不出手相助,太原城必将沦陷,万千百姓将死于非命。侄儿愿以死请求苏伯伯出兵,只要能拯救太原城,侄儿死而无憾!”说罢,陈靖宇猛地抽出侍卫腰间的佩剑,毫不犹豫地架在自己脖子上,脖子上的青筋因为激动而暴起,眼神中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绝。
苏烈见状,大惊失色,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连忙伸手阻拦,双手紧紧抓住陈靖宇握剑的手,喊道:“贤侄,万万不可!切勿冲动!”陈靖宇泪流满面,声音带着哭腔,继续说道:“苏伯伯,时间紧迫,太原城危在旦夕,每一刻都有百姓在受苦受难,求您看在往日与我父亲的情谊,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速速出兵!”他的身体因为激动而不停地颤抖,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
苏烈看着陈靖宇决绝的神情,心中大为感动。他深知陈靖宇的为人,从小看着他长大,知晓他的正直与忠义。又见他如此坚定,想必所言非虚。苏烈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决然,双手用力扶起陈靖宇,说道:“贤侄快快起身,我信你便是。我与你父亲情同手足,他的事就是我的事,太原城有难,我自当相助。你这又是何苦呢!”
陈靖宇心中大喜,再次跪地谢恩:“苏伯伯大恩,靖宇没齿难忘。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涌泉相报。”苏烈迅速召集麾下将领,点齐三万精兵,与陈靖宇一同日夜兼程,奔赴太原城。一路上,军旗猎猎作响,在风中肆意舞动,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正义之师的到来。马蹄声震得大地微微颤抖,大军士气高昂,一心只为拯救太原城,解救那里的百姓于水火之中。
而此时,狱卒望着陈靖宇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又夹杂着深深的担忧。他深知,自己放走陈靖宇,一旦被发现,家人必将受到牵连。他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缓缓返回狱中。每一步都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的肩膀微微下垂,头也低着,仿佛背负着整个世界的重量。
回到牢房,狱卒坐在床边,眼神空洞地望着四周冰冷的墙壁。这墙壁仿佛是他命运的枷锁,将他困在了这无尽的黑暗之中。他想起了家中年迈的父母,他们那慈祥的面容此刻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他仿佛看到了父母那担忧的眼神,仿佛听到了他们在耳边轻声呼唤。想起了温柔的妻子,她那温暖的笑容曾是他疲惫生活中的慰藉,如今却可能因为自己的决定而陷入无尽的痛苦。还有年幼的孩子,那可爱的模样,天真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而自己却可能再也无法陪伴他成长。泪水不禁模糊了他的双眼,他用手轻轻擦拭着泪水,喃喃自语:“爹,娘,孩儿不孝,不能再侍奉您二老;娘子,原谅我不能陪你到老;孩子,爹对不起你……”
狱卒站起身,缓缓解下腰间的布带,双手紧紧握着布带,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舍和决绝。他将布带系在房梁之上,打了个死结。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世界,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把脖子套进布带,双脚用力一蹬,踢开了脚下的凳子。布带紧紧勒住他的脖子,他的身体开始剧烈挣扎,双手本能地想要抓住什么,在空中胡乱挥舞着,却只抓到了空气。他的双腿不停地踢动,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没有丝毫后悔。渐渐的,他的动作停止了,身体在半空中轻轻摇晃,牢房里恢复了寂静,只留下狱卒那为了正义和家人甘愿牺牲的不屈灵魂。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太原城的希望之路铺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