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周易(2 / 2)
再由金线将三十片玉笺编串在一起制作成一卷玉简。
其中六卷玉简的玉笺上刻着【易经卷一】【易经卷二】....【易经卷六】
另外六卷玉简的玉笺上刻着【易传卷一】【易传卷二】....【易传卷六】
看到这里王修缘哪还能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这是《周易》啊。
他急忙查看这些玉简的光圈情况,玉简上显示出了极为耀眼的五层紫色光圈以及三层红色光圈。
也就是说这些玉简有两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这些玉简不是周文王在世的公元前1056年之前的版本。
但是这套公元前八百多年的《周易》版本年代已经足够久远了,这时周文王姬昌才去世一百五十年,周天子手中的权力足以号令天下。
所以王修缘面前的这套《周易》最起码能保证内容原汁原味、绝对是真实的。
不至于传着传着里面的内容就被完全传变了样。
《周易》与《连山易》《归藏易》合称三易。
其中《连山易》是由夏朝的连山氏编撰完成,《归藏易》由由商朝的归藏氏编撰完成,《周易》则是周朝的周文王姬昌编撰完成。
不过很可惜的是《连山易》和《归藏易》在秦汉之前就已经失传了,仅剩《周易》完整传承了下来。
也不知道《连山易》和《归藏易》是不是被周王室毁掉了。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和记录表明,但是王修缘怎么着都觉得非常有可能。
《周易》则又分为《易经》和《易传》上下两经。
其中上经《易经》是《周易》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里面包含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
卦辞是对卦象的解释和判断,爻辞则是对每一爻的解析。
而下经《易传》则是对上经《易经》中的每一爻做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王修缘敢拍着自己胸脯说,他手中的这套《周易》绝对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一个版本了。
也绝对是最正宗的一个版本,就拿老子的《道德经》来说。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主人是公元前168年去世,两千一百多年时间过去。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道德经》与现代版本的《道德经》简直是天差地别。
在西汉时期,《道德经》甚至都不叫这个名字,当时的名字是【老子五千言】。
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在流传两千一百多年之后竟然出现了七百多处不同。
那么流传了三千年的《周易》呢?恐怕不同之处只会更多吧~
反正王修缘回家后有得研究咯,最难搞的是这些玉简都是用甲骨文写的,他现在才初步开始学习甲骨文,字都还没认全呢。
而且好多甲骨文文字现在已经失传了,不认识的字他只能靠猜,他这怎么看得懂最古老版本的《周易》呢。
看来只能结合现代版本的周易好好推理一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