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韶南关(2 / 2)
“这个请求我不能决定,但我可以向上级建议,先完成眼前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王怀忠丢下一句话后匆匆离去,但心里已有了计较,对周长青也刮目相看,认为这人有脑子,还能看准时机。
河道不畅通,势必会影响到运力,水路能运送的兵力和物资要打一个折扣。这时能不能将全部兵力按时投送到目的地,已要打上一个问号。
他是舰队的前线指挥官,其实已考虑到这一点,正为兵力不足而担忧。
若能将这些已有初步组织服从性的民工,转成辅兵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周长青这时提出来,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所有的行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地按计划进行,李子强也及时得到这个最新的战况汇报,还是让李小强不要变更计划,按时向韶南关发起进攻。
进攻韶南关的战术很镇永军化,首先是大炮轰、坦克冲,然后是跟在坦克后边的步兵清扫战场。
炮兵团的阵地上,数十架火箭炮发射架和二十多门120口径的重炮率先发言,两个基数打下来,韶南关内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南汉军并没有在韶南关前设置前沿阵地,将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到关内。他们清楚,没有坚固的关城为依托,在野外跟镇永军对抗就是取死之道。
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离关墙约五百米开始,南汉军挖出了数道壕沟、设置了各种障碍,为的是迟滞镇永军的行动速度,便于发挥已方的火力。
但南汉军显然对镇永军的火力强度估计不足,炮击从两公里远的山头发起,火炮进行数轮的覆盖打击后,在空中飞艇的引导下,镇永军的重炮开始对重点目标定点清除。
仅仅半小时后,南汉军重要火力点已基本上报销,他们为数不多的火箭炮部队还来不及拉到炮位上,已被清扫一空,还发生几次殉爆。
等空中的飞艇降低高度精准补刀时,已很难发现有南汉军的火器部队是成建制的。
这时,地面的坦克才发动,这些钢铁怪兽咆哮着冲向韶南关,每一辆坦克的身后还跟着十几名的镇永军士兵。
在关前约一公里的一块较开阔的平地上,镇永军炮兵快速机动到位,只用十几分钟就建立起新的炮兵型地,然后发挥出直瞄火炮的威力,几门大口径火炮对着韶南关的关门和关墙连续炮击。
历经数百年修建,在冷兵器时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的关墙,第一次见证了现代化火器的威力。不过,见证之后便是坍塌,还扬起冲天的灰尘。
关城外的攻坚进展很顺,步兵跟在坦克的后面,进得韶南关后,才算是碰到像样的抵抗。
可能是南汉的统军将领知道自家的实力不行,放弃在关外野战后,将防守的重点放在了关城内。第一批进入关城的战士,看着面前交错连横的壕沟和防御工事,一时竟然不知该如何开展下一步行动。
这些一向打得顺风顺水的士兵,哪能想到会是如此的局面,就连坦克车也停下来,要先判断能否顺利突破。
情况很快就汇报到201师师长刘志勇那儿,刘志勇让参谋人员向上级汇报后,立即乘着一辆最新研制出来的装甲运兵车冲进关城。
刘志勇也是陆记最早的护卫之一,在大马夜袭一号基地时表现突出,从此进入李子强的视野。几年下来,刘志勇的步子迈得很扎实,每次扩兵都会前进一步。
他虽没经历大的战阵,可胜在行事稳健,执行命令也从不打折扣。也正因为这一点,被选中担当开路先锋。
入关的部队已开辟了一片安全区,刘志勇从装甲运兵车一下来,便被一团团长拉到刚刚建立起的防御工事兼前线指挥部里。
“一团长,详细汇报情况。”
没有半句废话,刘志勇边用望远镜观察边问,他也觉得眼前的战场出乎意料,关键是战前的空中侦察竟然没有发现,空军很可能要吃板子。
“是,师长。半个小时前,我已派出两个小队共一百名战士进行试探性进攻,发现很多工事都有一个排约四十名敌人据守。他们大多配备有燧发火枪,集火射击下,有十几名战士受伤,还有六名战士牺牲。”
一团长的语气沉重,只一次性试探,就折损了两成的兵力,这在镇永军的历史上还是首次。战前也预料到攻城战肯定会有伤亡,但这个比例有点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