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韩信又逃跑了(2 / 2)
为什么要用力记住,韩信自己也不太清楚,只是那位蒙先生说,要记住。
鸿门宴后,项羽和范增曾经有过一次争执,韩信觉得范增的话很是无礼,既然不能在刘邦入楚军军营的时候就杀了刘邦,又何必搞什么席间舞剑这样的戏码?两国相争,搞这种小动作没的让人看低了自己。
范增把这种政治暗杀当成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只能说,他空有大名,却既不懂得政治,也不懂得军事。
相反,项羽通过分封,将数十万诸侯军迅速调动回属国的方法,就显得从容的多。
但是这咸阳的山川关隘之险,项羽却视若不见,这军事觉悟也不怎么高,大秦能称霸数百年,山东六国从未扣关成功,证明了一个道理——谁能掌握咸阳和函谷关,谁才有称霸天下的能力。
如果考虑未来战争的可能,有能力一争天下的,也许只有关中四王——汉王、雍王、塞王、翟王。而雍王塞王翟王都是大秦叛将,秦人恨之唯恐不死,这三个王是没前途的,那就只有汉王刘季有可能是最终的胜利者。
韩信只是一个兵学学生,在这样乱世里,自认并没有揭竿而起独霸一方的能力,选择一个王,去追随他,完成接下来的战争,才是他的选择。基于这样的判断,韩信最终把宝押在汉王身上。
当然,也是因为和楚军、和项羽,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事情韩信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回忆,这些是自己生命中的痛。
当然,除了追随汉王,在这个天下自己也许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回到高奴县,回到张村,那里的日子太舒服了,舒服的让人不想离开。
但是呆在温柔乡里是没出息的,兵学的学子,天生就该纵横沙场,张村那里,有美食、有优雅的生活、有繁华的商业,就是没有战争。
韩信就这样一路尾随着汉王的军队西行。跟的不远不近,也是要观望一下汉王军队的情况,看一看这支军队有没有前途,自己有没有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