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四章中医药调理舌伸不缩症(二)(2 / 2)
从病因病机分析,本病之起因,多系玩耍时身体发热,骤吃雪团所致。具体而言,当人体处于运动发热状态时,腠理开泄,卫气不固,气血运行加速,此时若突然摄入寒凉之物,如雪团,寒邪极易乘虚而入。正如《素问·举痛论》所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舌为寒激,寒性收引,导致舌部筋肌舒纵,呈现麻痹状态。寒邪凝滞,气血运行受阻,舌体失去正常的伸缩功能,故见舌伸而不能收缩之症。这一病机与《金匮要略》中\"寒邪直中\"的理论相吻合。
治疗此病,当以温通心阳、驱散寒邪为要。针灸取内关穴,此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通心络、调气血之功。《针灸甲乙经》记载:\"内关,手心主之络,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别走少阳。\"施针时采用强刺热补手法,意在通过强烈刺激激发经气,配合热补手法以温阳散寒。具体操作方法:取患者仰卧位,定位内关穴,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使针感向肘部或胸部传导,留针20-30分钟,期间行针2-3次。内关穴的强刺激能够振奋心阳,促进气血运行,驱散凝滞之寒邪。当阳气得以恢复,寒邪消散,舌部筋肌得以舒展,舌之伸缩功能自然恢复如常。
此治疗方法的原理在于:通过针灸刺激,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使心阳得以振奋,寒邪得以驱散。《针灸大成》云:\"内关主治心胸痛,腹中气块痛难当,伤寒不解结胸满,疟疾内关可安康。\"阳气盛则气血运行通畅,舌部筋肌得到充分濡养,功能恢复正常。此乃中医\"治病求本\"之体现,通过调节整体功能来改善局部症状,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特色。同时,这也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理论相契合,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严格把握针刺深度和手法,避免损伤桡神经;其次,治疗期间应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寒;再者,可配合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以增强温阳散寒之效;最后,饮食调理也不可忽视,可适当进食温性食物如姜汤、桂圆等,以辅助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恢复正常。
此病案充分展示了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价值,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运动后不宜立即食用寒凉之物,以免引发类似病症。同时,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舌象变化,因为舌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舌象的变化可以洞察脏腑功能状态,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依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