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政变(1 / 2)
九黎法典明确规定,王不干内政。
这个“王”,既涵盖武、暗、兵、米四位大罗金仙王,也包括王室宗亲中一干血统高贵的王爷。
即便九黎仙王(九黎王朝之主,大罗金仙后期),除了决议天子外,也是不干朝政的。
事实上,九黎王朝将这一法度落实的很好。
王室宗亲大多避嫌,即便满足官职规章,也很少有入朝为官者。
兵王、武王等大罗金仙,虽有重责在身,但基本都是战略对外,兵王、武王、暗王皆如此,他们职责各有侧重,目标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与内政无关。
四王中唯一对内的就是米王,但她的重心是仙凡民生,同样与内政关系不大。
九黎王朝政治权力巅峰,实为天子,其为仙凡系统有序运转的顶层枢纽。
一般情况下,历任天子都为九黎仙王后代,选拔流程严格按照九黎法典进行,由内阁提名,司天监筛查,宰相府初审,三公复审,最终仙王决议。
天子一旦诞生,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要无大过,任期最多可达万年之久。
除了大罗五王及其麾下势力,九黎王朝的一切基本都为天子直接或间接主宰。
当然也有一些不完全主宰的特殊存在,比如司天监,三公。
司天监同五寺、六部等衙门一样,都属于王朝正式官署,从机构角度来说归天子掌管,但监正(司天监的一把手)可以不受天子命,因为历代监正只效忠于仙王一人。
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由仙王钦点,超脱于天子系统之外。
三公在九黎王朝中属于极特殊的存在,他们原则上是不干涉朝政的,也没有官职在身,但同时又具有审核天子、罢黜天子、特授官职、册封爵位等政治巅峰之权,只是一般情况下不会行使这样的权力。
三公地位尊显,德高望重,虽没有具体官职和常规实权,但他们的门生遍布天下,其中不乏封疆大吏和朝堂一品。
然而,门生之下又有门生,经年累月,朝堂渐渐呈现三公派系。
时至今日,九黎王朝六品以上官员,已经很难脱离三公影响了。
故而,三公的确有正式官职任免权,但是没必要,毕竟在仙王那里三公干政还是有些敏感的,若真有这个想法,可以示意
天子也有钦点官员的权力,但这种情况同样不多见。
其实,最常规的官员晋升、任免等决策,是出自宰相府的。
官封杜凡这道旨意,并非出自宰相府,也非天子钦点,而是最罕见的三公封官。
更加令杜凡意外的是,圣旨下方加盖的居然不是太师印,而是太保印。
“太保……我与这人似乎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何是他封我官。”杜凡疑惑,他只知太保位列三公,是个地位显赫的大人物,却不知姓甚名谁,对此人很陌生。
不过,这不是杜凡此刻重点考虑的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弄清封官背后的含义。
对此,杜凡心中已经隐有猜测了。
首先,金吾卫作为禁军十六卫之一,主要职责不是对抗外敌。
其次,圣旨中提到,封杜凡左金吾卫大将军,即刻进宫勤王救驾。
最后,若非事急从权,三公是不会直接干政的。
综合以上三点,答案基本呼之欲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