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军器监(2 / 2)
南京陷落后,朱聿键的长沙朝廷在明军军备武器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其具体情况与弘光朝相比,更加窘迫。南京还在时,弘光朝廷至少还拥有两千名世居南京的匠户,工部的底子还在那里,只要君主稍加振作,军器复兴还是很有希望的。长沙朝廷则不然,完全是吃湖南的老底子,湖南作为地方,底子怎么可能比得上南京?当时长沙朝廷的工部甚至凑不齐五百个工匠,军备武器的生产线更加薄弱,每个月能造出五副甲、二十条火铳就算不错了,几近于无。
孙稷侠在金牛湾建立军器监后,除了向工部要了一百多名铁匠外,还通过或威逼、或利诱的手段,在湘赣粤等省份招募各式匠户一千余人,充实金牛湾各军器署坊。除此之外,孙稷侠在南征广州之时,还从澳门、广州等地,重金招募了二十多个懂得制造燧发枪的番人,前来金牛湾进行燧发枪的制造和改良,可以说孙稷侠为了建立健全这个金牛湾军工基地,倾注了许多的心血。
孙稷侠设置的这个军器监,乃大都督府之下的内设机构,他将军器监的主官监正定为正四品官职,比诸司参军录事的官阶还高一阶,由此可见孙稷侠对军器监的重视程度。而对于监正的人选,他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军器监的现任监正名叫陈文功,乃明末着名科学专家徐光启的外甥陈于阶之子,名门之后。
说起来陈文宫能当这个监正也是有一番故事,去年弘光皇帝丢弃南京出逃后,南京城内的众多高官勋贵最终降清,但当时一支驻守在南京城鸡鸣山象台上的明军宁死不降,陈于阶正好是作为火炮专家协守于此,随后这支明军遂遭八旗兵围杀,陈于阶等将士拼死抗击,但终究因寡不敌众,战死于山象台之上。陈于阶临死前,将舅舅徐光启和自己穷极一生研究的火器图纸托付给了老仆宋千,并由宋千冒死从清军手中送到了少主陈文功手中,此后,陈文功强忍悲痛,怀揣着军国重器,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长沙,准备献于朝廷,刚好遇上孙稷侠向工部讨要工匠,陈文功遂进入了孙稷侠视野之中。当孙稷侠得知陈文功乃徐、陈之传人后,他欣喜若狂,立马就任命陈文宫为军器监的监正,管辖整个金牛湾各署各坊。
陈文功上任监正后,到底是出自名门之后,金牛湾军工基地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在工匠方面,他将金牛湾里的工匠分为了四个等级,最高级的被称为巨匠,其次为大匠,再次为中匠,最次为小匠。
不同等级的工匠享受不同待遇,巨匠每月得钱十两,大匠七两,中匠四两,小匠二两,纵观明朝历史,工匠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贱户存在,从来没有过这么高的待遇,所以在高薪的刺激下,工匠们工作热情高涨。陈文功为了防止工匠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还特地制定了各项追责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每一件生产出来的军工武器上刻上匠户的名字,若是日后有假、次者,第一时间就是追究制造者的责任。
在这种赏罚并举的措施下,金牛湾里军械武备的生产产量很快走上了正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