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闯过雾墙(1 / 2)
第355章闯过雾墙
李长乐见他兴致勃勃的,摇摇头回驾驶室靠着椅子继续睡,感觉刚睡着,陈永威就来喊下网了。
“钓到几条鱼”
“三条,一条大青斑,两条黑鲷。”
“不错!”
等李父他们出来,李长乐对几人说道:“算上今天,我们还要在海上漂三天,没休息好,人会受不了的。
这一网我们就多拖一个钟头,把网放下去后都抓紧时间休息。”
李大哥说道:“阿乐,我们来的时候就睡了两个多钟头,这一觉又睡了两个钟头,把拖网放下海后,你跟阿威也赶紧去睡一觉,这里有我跟阿城看着。”
“也行!”
李大哥观察了一下潮流,这才去了驾驶室发动渔船,朝西北面的海域缓缓驶出。
顺风号也鸣响了汽笛,跟着驶离了泊岸的位置。
李长乐几人将拖网放下,就回了船舱休息,李大哥驾驶着渔船匀速前行。
行驶的途中他们还遇到一条南岸的渔船,那条船可能见他们两条船一起作业,远远的就避开了。
这一网李大哥按照李长乐说的,拖网作业了三个小时,才冲喇叭喊起网。
他喊的时候还想着,这一网多拖了一个小时,运道好的话,鱼获应该比昨天的几网好。
李长乐几人起床时,太阳已经跳出了海平面,初升的太阳,比刚出锅的鸭蛋黄,还要可人。
“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再起网。”李父把包子馒头递给几人,一人吃了几个包子馒头,这才开始干活。
当看到被鱼获涨的鼓鼓囊囊的网袋,被起网机拉到甲板上时,大伙儿都很高兴,觉得多跑的一个小时没白费工夫。
这一网大多都是军曹鱼,还有一种叫黄鲫的小鱼,少部分的虾蟹,以及一些鲷鱼。
军曹鱼这边又叫罔鱼,这种鱼没有鱼鳔,只有靠不断游动才能够保持在水中的浮力。
正因为比别的鱼运动的多,肌肉也就更发达紧实,肉质就格外的丰腴细嫩,味道比马鲛鱼还要鲜美。
黄鲫这种鱼长不大,大的也就二十厘米,但肉嫩味鲜,可做粥、做汤、做菜、油炸了做小吃,晒的鮳头也十分美味。
李长乐看到酒楼经常买这种鱼回去炸小鱼,煮海鲜粥。
黄鲫为辐鳍鱼纲鲱形目鳀科黄鲫属的鱼类:性味甘、温。有利水消肿、益气健脾,解毒,下乳的作用。
对脾胃虚弱,少食乏力,呕吐或腹泻;脾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虚弱,乳汁不通等患者都有好处。
尤其适于做汤,黄鲫汤不但味香汤鲜,而且具有较强的滋补作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和病后虚弱者食用,也特别适合产妇食用。
渔村的人杀黄鲫除了刮鳞抠鳃,去掉鱼肚以外,还要抠掉它位于鳃后咽喉部的牙齿。
抠掉咽喉齿的黄鲫,不管是煮汤还是红烧,都不会有一股泥腥味。
煎至两面焦黄,放一些姜丝、葱头冬瓜片煮汤,鱼汤奶白色,味道十分鲜美。
李长乐想到家里的干货,又要增加两个品种,就浑身都是干劲。
这边刚把鱼获倒出来,陈阿毛就在对讲机里问,要不要再拖一网
李大哥自是满口应下,凑到喇叭前,让大伙儿准备下网。
甲板上忙碌的几人加快了动作,将拖网放下去后,又马不停蹄的分拣鱼获。
军曹鱼按照大小分拣好,剩下的黄鲫直接用洋撬铲起来装竹筐里,品种单一的鱼获分拣起来就是快,一个小时就分拣好往货舱送。
这一批军曹鱼,最大的两条有五六十斤,二三十斤的有三筐,十来斤重的有十筐,十斤以下三斤以上的有二十筐,三斤以下有四筐。
李长乐想到刚回来捕捞到过几次军曹鱼,三斤多的都是六角一斤,这一网有两千多斤,小的拿回去晒鱼干,大的卖个一千多应该没问题。
李长乐将货舱里码竹筐的李二哥,和陈永威拉到甲板上,李父和王新城已经把甲板收拾干净,大伙儿靠着船舷坐了下来。
一阵海风吹来,一大片乌云从天边飘了过来,李父拽了一把李长乐,“雨来了,快走。”
“啊!”几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真奇怪!”王新城撸了几把湿漉漉的头发,看着天上的太阳,“还在出太阳,怎么又下雨了”
李长乐看了看天,“这有什么奇怪的,还有船头下雨,船尾大太阳的。”
李二哥接过去说道:“这算啥,我们在渔场的时候,还遇到过一个人都没有的渔船,乌漆嘛黑的在海上飘,胆小的尿都吓出来了。”
“听说那种叫幽灵船。”李长乐脱下被淋湿的衣服,一股汗臭味和鱼腥味扑鼻而来,“卧槽,都馊了,去船舱换一身。”
“走,我们也回去换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