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采购(2 / 2)
这样些都是一般老百姓家不算小的一事,平常一文钱都想掰成两份用的,根本舍不得添置。家里的银钱都是留到过年才用,只有等到那时候统一置办。
这种情况在城里居住可能还不太明显,可若是生活在农村那就截然不同了。在这里,邻里之间关系密切,彼此知根知底。
你家今日吃了什么饭菜,何时吃了一顿肉食,周边的邻居甚至可能比你们自家人还要了解得一清二楚呢!
想当初那杨家,日子过得异常拮据艰难,能有粗粮食果腹,勉强吃到三分饱就算很不错啦,哪里还敢妄想能够品尝到那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啊?更别提购买足够全家吃饱的份量了!
因此,那时杨家通常都是靠小草儿从商场里带回一些粗粮,偶尔也会夹杂些许白米、白面之类的细粮,如此掺和着吃。
说来也真是幸运,杨家所居住之地与其他人家之间有着那么一小段距离。若不是如此,真不知道别家会如何议论他们。
想当初,杨家还处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难境地,但如今竟能够每餐吃上几分饱饭。这其中必然要有一个合理的说辞才行,否则旁人定会觉得他家的钱财来路不明。
犹记得小草儿刚刚降生的那一年,正逢严重的饥荒,家家户户留存的粮食都少得可怜,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计。
然而就在这样的困境下,杨家居然还有白面馒头可吃!此事被村长偶然撞见了,当时我他还劝说杨大山道:“大山啊,眼下这年景着实不佳,粮食可得节省着点儿吃哟。你瞧,把一顿的白面换成粗粮,那就能多吃上两顿啦。”
其实呢,这些粮食都是小草儿从商场里拿出来的,但是不能告诉村长,便借口是全靠李家舅舅们送过来的。
后来,杨家又做起了卤水生意,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家中更是时常飘出阵阵诱人的肉香。每当有人好奇询问时,杨家人总是以受到李家舅舅慷慨接济作为托词。
正因如此,那位村长隔三岔五就会到杨大山家附近溜达几圈,其实当时村长还真的有事到杨大山家,也不是特意去蹭饭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