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政治革新(2 / 2)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对李弘的审慎与周全表示由衷钦佩。随后,君臣们围绕着考核周期、奖惩细则等具体内容,展开了一场深入且细致的探讨。
关于考核周期,卢承庆率先发言:“陛下,考核周期若过短,恐官员难以充分展现其施政成果,且频繁考核易使官员疲于应对;若周期过长,则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依臣之见,可根据官员职责与工作性质的不同,分别设定考核周期。对于地方亲民之官,可半年一考,以便及时了解民生动态;而对于京中负责统筹规划之官,一年一考或许更为适宜,使其有充足时间推行政策并见成效。”
众人对此观点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半年一考虽能及时发现问题,但可能导致官员过于注重短期政绩;也有人觉得一年一考对于某些紧急事务的处理反馈不够及时。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碰撞,大家逐渐达成共识,在坚持卢承庆所提原则的基础上,针对特殊情况与突发事件,可灵活调整考核时间,确保考核既能全面反映官员工作,又能适应实际变化。
谈及奖惩细则,罗章说道:“陛下,奖励之法,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赏赐。对于政绩卓着的官员,除了给予金银绸缎等物质奖励,还应注重荣誉表彰。可在朝堂之上公开嘉奖,赐以荣誉称号,使其名垂青史,激励更多官员以其为楷模。同时,在晋升方面,优先考虑此类官员,为其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华之地。”
苏敬接着补充:“陛下,对于处罚措施,亦需详尽且严格。对于轻微失职之官员,可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晋升机会;对于贪污腐败、严重渎职之官员,不仅要罢黜官职,追回非法所得,还应依法严惩,以彰显我大唐律法之威严,警示他人切勿重蹈覆辙。”
李弘认真倾听着每一位臣子的发言,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与众人一同深入探讨。在这庄严肃穆的宫殿内,君臣一心,为着大唐政治的清明与稳定,精心谋划着进一步的改革之路。他们深知,每一个决策、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国家的兴衰荣辱,关乎着百姓的安居乐业。他们以智慧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大唐的历史长卷上,精心描绘着更加完善的国家治理蓝图,力求让百姓能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尽享太平盛世的祥和与安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