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温暖的老师(2 / 2)
傍晚,办公室里,李白荷把小漂亮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祁龙。祁龙听完,眉头紧锁,重重叹了口气:“这些孩子太不容易了,咱们必须得做点什么。”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许久,最终有了主意。
然而,行动的开展远比想象中艰难。他们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一开始响应者寥寥。在学校向老师们宣传时,有的老师因为日常教学任务繁重,面露难色,担心抽不出时间参与辅导;联系爱心企业时,不少企业对偏远乡村的帮扶心存顾虑,害怕投入的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捐赠事宜一度陷入僵局。
但李白荷和祁龙没有放弃。李白荷利用课余时间,一家一家拜访老师,详细讲述留守儿童的困境,用真诚打动了老师们,最终组建起一支志愿者教师队伍。祁龙则不断优化捐赠方案,向企业展示详细的帮扶计划和预期效果,经过多次沟通,终于说服了几家爱心企业,为孩子们捐赠了衣物、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周末,李白荷和祁龙带着老师们走进村子。那是个偏远的小山村,山路崎岖,尘土飞扬,村里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墙壁斑驳,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缺失。他们一家一家走访留守儿童家庭。走进小漂亮家时,一股潮湿发霉的气味扑面而来,屋内光线昏暗,家具陈旧且破损严重。他们帮孩子们打扫屋子,在清扫过程中,发现很多生活用品早已破旧到无法使用。换上崭新的被子和衣服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感动。
在学校里,李白荷和祁龙专门设立了“心灵驿站”。最初,孩子们因为胆怯和自卑,不敢走进这个新地方。李白荷和祁龙便一个一个地鼓励他们,陪着他们聊天,慢慢地,孩子们开始打开心扉,倾诉心中的烦恼。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变得开朗自信,他们组织了各种兴趣小组。但在组织过程中,面临着场地有限、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他们四处奔走,向学校申请额外的场地,又发动社会力量捐赠体育器材、绘画工具等。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漂亮变了。课堂上,她不再是那个走神、睡觉的孩子,而是坐得笔直,积极回答问题,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她的成绩从班级中下游稳步上升,作文里也开始充满对生活的期待与热爱。村里的其他留守儿童,也在大家的帮助下,渐渐走出了阴霾。原本内向胆小的小虎,在参加体育兴趣小组后,变得活泼开朗,还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曾经沉默寡言的阿珍,在绘画兴趣小组中找到了自我,作品在学校展览中获得了好评。
李白荷和祁龙看着孩子们的变化,心里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自己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为这些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