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大儒介入(2 / 2)
看完试卷,苏文渊抬起头,眼中满是赞赏地看着林尘,说道:“林公子,你的文章让老夫眼前一亮啊。观点新颖独到,论证严谨有力,既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又能紧密结合当下实际,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
林尘连忙谦虚道:“苏老过奖了,学生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写了出来,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苏文渊笑着摇摇头,说道:“你不必过于谦虚。科举考试能出现你这样的文章,是国家之幸。不过,老夫还有几个问题,想与你探讨一番。”
林尘恭敬地说道:“苏老请讲,学生洗耳恭听。”
苏文渊说道:“你在文章中提到,要在保障农业的基础上扶持商业发展,这其中涉及到诸多政策的调整与实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保这些政策能真正落地,不出现偏差呢?”
林尘思索片刻,说道:“苏老,学生认为,首先要明确政策的执行主体,加强对官员的培训与监督,确保他们理解政策意图,并能公正、有效地执行。其次,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做出调整。再者,鼓励民间参与监督,让百姓成为政策实施的监督者,这样能更好地保证政策的落实效果。”
苏文渊听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嗯,你考虑得很周全。那关于人才选拔,你主张广开渠道,吸纳民间有一技之长之人进入官场。但如何保证这些人才的品德与操守,避免他们以权谋私呢?”
林尘答道:“苏老,学生以为,在选拔人才时,除了考察其才能,还应注重品德的考核。可以通过乡举里选、邻里评价等方式,了解其日常品行。同时,在人才进入官场后,加强廉政教育,建立严格的监督与惩处机制,一旦发现以权谋私的行为,绝不姑息。”
苏文渊听了林尘的回答,不禁抚掌大笑,说道:“好,好啊!林公子,你不仅才学出众,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也如此深入,实乃国家栋梁之才。”
张凌峰在一旁看着,心中对林尘的认可又多了几分。他说道:“苏老,经您这么一考,更能看出林尘的才学与见识了。看来本官之前确实对他有所偏见。”
苏文渊看着张凌峰,说道:“张大人,科举选拔人才,不应拘泥于出身与传统观念,而应以才学与品德为首要考量。像林尘这样的人才,若因偏见而被埋没,实在可惜。”
张凌峰点头称是,说道:“苏老教诲得是,本官定当铭记于心。”
苏文渊又看向林尘,说道:“林公子,日后若有学术上的困惑,可随时来找老夫。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才学与热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尘感激地说道:“多谢苏老厚爱,学生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此事过后,林尘的才名在科举圈子里越发响亮。他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据理力争的勇气,不仅赢得了主考官的认可,还得到了大儒苏文渊的赏识。这对他未来的仕途发展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林尘也深知,这只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等待着他,他将带着这份期望与责任,继续前行,为国家和百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