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安守忠的诱敌深入之计(2 / 2)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如此这般的战术,早就被前人研究出如何应对了。”
“所以,老子只需略施小计,安排一部分人马佯装败退,故意避开对方重骑兵的锋芒。”
“如此一来,那河西的重骑兵必然会因为追击心切而冲得过快过猛。”
“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原本严整有序的重骑兵队列就会变得混乱不堪。”
说到此处,郭子仪的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并且,这些重骑兵一旦撒开蹄子狂奔起来,想要减速甚至停下来可就没那么容易喽。”
“随着他们奔跑距离的不断增加,其阵形自然也就会越发凌乱无序。”
“到那时,咱们再瞅准时机发动反击,岂不是能够一举将其击溃么?哈哈哈哈哈……”
安守忠仰头大笑起来,仿佛胜券已然稳稳地握在了自己手中一般。
“这便是老子精心谋划的诱敌深入之计啊!”安守忠得意洋洋地大笑着说道,只见他双手抱胸,眼神轻蔑地扫过战场,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
就在安守忠一脸臭屁地高谈阔论之时,他所率领的部下们早已严格按照他事先制定好的计划开始行动起来。
此刻,在河西边军如潮水般凶猛的冲锋之下,叛军的中军阵营看起来已经变得七零八落、混乱不堪。
原本紧密排列的阵型被冲击得支离破碎,整个队伍直接被硬生生地切割成了两段。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尽管叛军这边看似损失惨重,但实际上真正的伤亡人数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粗略估计下来,顶多也就只有一千多人而已。
而其余的人马要么早早地望风而逃,跑得无影无踪。
要么机灵地躲到了两侧安全地带,避免与河西边军重骑兵正面交锋。
安禄山这一方势力,其实并不缺少钱粮以及精良的武器装备。
按常理来说,以他们的实力完全有能力组建一支强大的重骑兵部队。
但是,他们却从未动过这样的念头。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他们觉得重骑兵这种兵种实在过于笨重迟缓,灵活性太差。
在他们看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只要己方的轻骑兵不选择与之正面对决,而是凭借速度优势不断迂回游击,那么这些重骑兵就算再怎么强悍有力,也永远别想追上灵活多变的轻骑兵!
就在此刻,河西边军那黑压压一片的重骑兵身后,一部分轻骑兵犹如离弦之箭一般迅速越过了重骑兵,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刃,口中高呼着杀敌的口号,气势汹汹地朝着那些溃败逃窜的叛军追击而去。
然而,没过多久,这些奋勇向前的轻骑兵们就惊讶地发现,原本应该四处奔逃的叛军骑兵越追越少。
正当这些轻骑兵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疑惑的时候,突然有人指着前方惊呼道:“快看!那里有一支叛军的军阵!”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距离他们大约两里远的地方,果然出现了一支严阵以待的叛军队伍。
原来,之前那些逃走的叛军骑兵并没有真正逃离战场,而是巧妙地从两侧迂回绕过,来到了这支新的军阵后方,并迅速重新整列成阵。
而此时,冲在最前面的约两千多名河西边军轻骑兵和一千名重骑兵,由于一路疾驰追杀敌军,他们的阵形早已变得混乱不堪。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些身先士卒的战士们根本来不及重整自己的队形,也无法等待后续被他们远远甩在身后的己方骑兵跟上支援。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叛军如潮水般从两侧以及正前方三个方位汹涌而来,瞬间就将这三千多河西边军骑兵紧紧地围困在了中间。
叛军后方的战斗的号角已然吹响,这些叛军一改刚才的颓势,杀向明显冲得太深的三千河西边军。
这三千多河西边军骑兵,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特别是全力冲锋之后,早已力竭。
如今想调转马头撤离根本来不及。
很快,他们便被数倍于他们的叛军骑兵困在其中。
随后,叛军们纷纷张弓搭箭,一时间,只见寒光闪烁,如雨般密集的箭矢铺天盖地地向被困的河西边军射去。
河西边军重骑兵身上的铠甲厚实而坚固,短时间内倒是不怕这些弓箭的攻击。
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突然发现,在他们的身后,不知何时,竟然燃起了一股浓烟。
那浓烟如一条黑色的巨龙,腾空而起,借着风势,迅速弥漫开来,将整个战场一分为二。
这些浓烟如同一个无形的屏障,挡住了一千重骑兵和两千多轻骑兵的视线,也挡住了郭子仪和其余河西边军将士的视线,使得他们无法得知被困战友的情况。
而此时,叛军在军阵的两翼也各分出一支骑兵,杀向陷敌深入的两千多轻骑兵和一千得骑兵。
安守忠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这一千重骑兵和两千多轻骑兵。
妄图在郭子仪和其余河西边军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之前,就将这一千重骑兵和两千多轻骑兵一举歼灭。
显然,叛军正面溃败得如此之快,分明是安守忠故意让叛军中军示弱,摆出一副不堪一击的样子。
那中军的士兵们佯装败退,脚步慌乱,旗帜也东倒西歪,以此引诱河西边军先锋深入。
他就像一个狡猾的猎人,精心布置好了陷阱,就等着河西边军上钩。
而且,安守忠还苦心让人准备了干草,在合适的时机点燃。
他战前显然就仔细观察着风向,将这大自然的力量也利用得淋漓尽致。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郭子仪除了最开始神色凝重之外,很快便恢复一脸镇定。
他站在高地上,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整个战场,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