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马克西姆餐厅(2 / 2)
第一家马克西姆餐厅诞生在法国。19世纪末,一个名叫马克西姆·加亚尔的小伙子在巴黎皇家大道3号开了一家餐饮店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五年后,当时的着名工匠主持了餐厅的整体装修,极尽奢华,引领之后一代装潢的华丽风潮,它的全套装饰还被列入法国“历史文物名册”,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百年变迁,曾经赫赫有名的世界顶级餐厅马克西姆日渐没落。1981年,皮尔·卡丹宣布以150万美元买下即将破产的马克西姆餐厅,巴黎一时哗然。不少人纷纷断言:他肯定要破产。
然而皮尔·卡丹自有主张,他请来专家将餐厅重新装修,既保留古色古香的特色,又融合进现代艺术的气息;又聘请名厨,精研菜式,并做出一个重大决策:菜肴、价格等全部为普通百姓度身定做,餐厅全天对外开放。
原来俱乐部式的马克西姆餐厅曲高和寡,历来只是上流社会光顾的场所。改造后如此亲民的姿态自然引来宾客如潮,几个月之内,营业额就翻了一番。
第一个来到中国的“资产阶级餐厅”
在当时中国人月收入不过几十元的时代,他再次让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疯狂。相当长一段时间,很多老百姓只是站在门口悄悄地向里探头观望。
在此之前,北京的西餐厅只有“老莫”(莫斯科餐厅)、和平饭店、新侨饭店等寥寥几家,都以经营俄式餐品为主,带着改革开放前浓重的意识形态印痕。而马克西姆被当时人称为“帝都第一家纯资本主义性质的高档餐厅”,餐厅的壁画中有不着寸缕的人体画,中资方曾专门请示帝都文化局和公安局,最后还是一位副总理拍板才决定原样保留。
开业之初,顾客中近70%是外国人。“餐厅承载的社交作用比较明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马克西姆吃饭,几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第四任总经理贺广银回忆,“当时这里喝一杯咖啡5块,还要加上10%的服务费。要是吃顿饭,怎么着人均也得一二百块钱,相当于当时两个月的平均工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