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7章 防震棚(修改)(2 / 2)

加入书签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或许人们紧张,也不专业,所以,经常会发生假警报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那晚,村村敲锣打鼓,整个大队的人就不用睡觉了。

……这一年的下半年,家住四九城里的好多人几乎就没有回过家。

因为,住在城里的人们,也全部要在各自搭建的地震棚里过夜。

城区所有空旷的地方,都是地震棚,由于搭建的材料来源五八门,五颜六色,没有规划,……

当震发生后的第三天,为安全起见,北城有些胡同的居民被分散安排住进地坛公园。

南锣鼓巷胡同群的大部分居民就被分配在地坛神库一带。

各家各户自由找寻适合搭建棚舍的地方。

有木竿子的家庭在空地上挖坑埋桩,架梁加顶像模像样地盖起四角硬的棚子。

没有建筑料的家庭选择树木密集处,借助树干结绳拉纤,再铺上塑料布或苫布搭出的棚子颇有战地色彩。

入夜的地坛公园古树参天,炊烟袅袅,灯光闪烁,人声熙攘,一派野营景象。

转眼之间,天气从盛夏转入立秋。人们在大杂院一样的地坛公园已经住了近两个月。

有的家庭开始准备砂石砖瓦,大有在“沙家浜扎下去”的打算。

地震后机关,工厂为了帮助职工过冬,也纷纷分配修建抗震棚的材料,主要是各种形状的木材,红砖,油毡和苇席。

许小年记得两个月前的那天,夜半时分忽然被爸妈叫起来,半梦半醒中跑出屋子,只见院子里已经聚了好些邻居,大家都在纷纷嚷着:“地震了!地震了!”

许小年还太小,不知道地震是什么意思,就觉得大家半夜跑出来特别奇怪,然后兴奋得不得了,很快一点都不困了。

后半夜大家都不敢回屋子睡觉了,幸好是盛夏季节,大人们纷纷拿出凉席,搬出躺椅,在院子里休息,孩子们就在院里跑着玩耍,直到天亮,消息陆续传来,大家才知道是乔头发生了大地震。

这会流言满天飞,似乎说乔头大地震只是个开始,更大的余震还会来,于是大家都不敢回家了,都露宿在院子里。

95号院外有几棵老树,大家就在树底下搬几块砖,搭上木板,铺上褥子和凉席,做成简易的大通铺,把蚊帐挂在杨树上,好几家人就这样睡在大通铺上。

许小年印象最深的是树上经常掉下毛毛虫,甚至有时候睡觉的时候毛毛虫会忽然掉到脸上,那种毛扎扎的感觉实在是太恐怖了。

他们男孩就喜欢拿着毛毛虫追着吓唬女孩。

人们住了几天的大通铺,关于余震的流言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街道干部传达政府的说法,也告诫大家先不要回家,于是,京城迎来了令人难忘的防震棚时代。

南锣鼓巷大部分街坊去了地坛暂时安置,而95号院的人则来到了附近的一所学校。

学校里正好有一大片水泥地空场,这里就成了搭防震棚的绝佳场所。

这年月没有卖帐篷的,街坊邻居们都是用床单、雨布自制的防震棚,样子千奇百怪,绿绿,空场很快被防震棚占据了,一家人吃住在里面,整个空场一片狼藉。

刘光福这些日子,他每天下班后,不是在厂里拉木材,就是到街道办拉材料。水曲柳木,菲律宾柞木,红松木和桦木应有尽有。

厂里的师傅也给他筹措一批包装箱的板材。

刘光福从后勤处里借辆三轮车沿,载着板材一路从红星厂骑向学校里的“家”。

到了学校发现,学校东门路边,摆起家具店露天市场。人们围着几个压光贴皮的聚合板棕色柜子议论着。

这年月,聚合板家具还是新鲜东西,带穿衣镜的衣柜更是稀罕物。

比大衣柜矮一头的中衣柜,也比刘海中家里用文件柜改装的衣柜强出许多。

刘光福毫不犹豫地定下一件,32元。

正在抗震棚子准备晚饭的二大妈,听说刘光福给定了件中衣柜,高兴极了。

她立即坐上三轮车和刘光福赶到学校东门,直接把柜子运回地震棚的家中。

一路上,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不停地感慨:“闹地震,人心惶惶。你们怎么还往家买这么贵的家具”

二大妈得意地回答:“不是闹地震,到哪去买这么好的衣柜”

买回衣柜不久,刘光福又从东华门家具店拉回一套简易沙发:水曲柳木扶手,蛇形簧软座垫,软靠背,咖啡色粗条绒外饰布。

这套沙发120元,在这时算得上天文数字。

沙发更是洋玩意,在街坊邻居们中引起不小的骚动。

好几位老邻居特意过来围观,为的是欣赏这对沙发。

地震棚里的生活,有苦也有乐!

当大雨倾盆时,往往在一块塑料布下,躲着几个家庭。

上千人在学校防震棚里生活的两个多月,这里的卫生一直很干净,秩序井然,没发生一起火灾和安全事故。

闫埠贵作为经历者,见证了平日松松垮垮的南锣鼓巷居民,在灾难面前是何等的团结和镇定。

京城的秋风也一天比一天寒冷。

虽然单位里传达的“上级指示”仍是“今冬明春有余震可能”,但是学校操场上的“抗震棚”还是陆续拆光了。

塑料布的棚子抵不过秋夜的寒气,也许等不到那个虚无缥缈的余震到来,大人孩子们都受不了冻,于是陆陆续续地搬回家去住。

大家伙虽说是住在家里,但这心里仍然是七上八下的。

这会儿,社会上开始流行起了“土地震仪”来。

其实就是倒立的酒瓶,以为地震发生时酒瓶比人的反应敏捷,人睡着后听见酒瓶倒的声音就可以醒来逃命。

一时间,酒瓶竟然成了紧俏品。

但也因此闹出不少误会,有一天许大茂将酒瓶竖在窗台上,结果酒瓶被风吹倒了,碎裂声传到满院,以为是地震来了,大家慌忙跑出去一看,竟是虚惊一场。

临近国庆节前,城里的大部分居民们遵循安排,回到了胡同里熟悉的家。

这场地震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每个家庭都有了一批单位里给发的抗震木材。

从学校回到家后,95号院为了继续防震,街坊邻居们就在屋檐下,在院里,甚至在胡同口搭起了抗震棚。

有一百多年的老北城胡同布局,几百年的四合院结构,统统在这个秋天被改变了格局。

傻柱就用刘之野给他的两块搭盖卡车用的军用苫布,搭成了大棚子,里面安装了电灯,还搬进来了电视机,还可以在床上打麻将、扑克……

这段时间,他家的防震朋成了95号院里最热闹的所在,每天晚上都要闹腾到很晚。

“全家人住在这个大棚子下,不像在抗震,倒像在过儿童‘夏令营’”。

躺在新建的抗震棚里,人们感觉到的不是地震欲来的恐慌,而是新的生活空间带来的幸福。

等几年后大多数年轻人回来后,因为工作暂时没有着落。

在耐心地等待中,这帮年轻人们就总想干点什么,以便在家庭证明自己的存在。

他们就把自家户外那简易的抗震棚推倒,重新盖成可以住人的小厨房。

有的人还用家里的抗震木材做家具以改善生活条件。

或者在别人上班的时候,上街买菜,准备一家的晚饭,长时间下来也居然练就了厨房手艺。

再过几年后,抗震棚演变出来的新居矗立在四合院里,胡同里,大街旁。

走进这些大杂院内,一间间用木板、铁皮以及说不上来的各种材料搭起的小棚子,把本就不大的小院挤得满满的,最窄的小道不足两米宽,小道边停着装满货物的三轮,堆着各种杂物,连个让人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远处的角落,还有几处在平房顶上搭起的二层、三层,还有的一栋简易楼顶上居然盖了一排小房子。

弯腰走进不到1.5米高的小棚子,黑呼呼的,将就着能放下一张小床。

隔壁的一间小棚子内,就是烧菜做饭的厨房,这个“厨房”太小了,烧菜的人转身时便撞开了小门。

就是这样的简易房虽然不咋地,后来却成为这些返城年轻人们的婚房,成为合作社的作坊,成为最早的个体经营场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 操刀 这个顶流他神经病! 彩礼十万,你给二十万什么意思? 共享天赋:化神诸天聊天群 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诸天:从斗罗开始幻象具现化 从斗破开始登临绝巅 凝视就变强:从斗破开始 资本之王 斗罗:每月新系统,开局坑唐三 一入华娱深似海 重生之从实习老师开始 当季汉众人穿越到三国剧组 神秘复苏之卖货郎 吞噬星空之灾变时代 让你模拟人生,你次次逆天改命? 斗破面具人 魔女,我真不是深海古神! 穿越时空的青铜门 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 领主:序列主宰 龙族:从日轻归来的路明非 假面骑士:进化 华娱之从1996开始 让你练武,你练成了大罗金身? 修行从役使六丁六甲开始 人在聊天群献祭成神,但光明女神 系统提前三年,可全民神祇还没来 全职法师:羊驼吊坠,宝可梦大师 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 超神:提前登陆十亿年 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 火影:我在木叶肝进度 遮天之紫霞传说 疯了吧?抢婚抢到我帝族少主头上 斗罗:从朱竹清到诸天女帝 御兽,我的情报每日刷新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都神豪了谁还做社畜啊! 光宗耀明 这个洪荒不正经! 穿越成了游戏里的炮灰角色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歌手爱上经纪人 嫡女噶人如麻,世子美貌如花 天域至尊 穿书农门继妹,大佬兄长们有点宠 九零:捡回来的养女竟是烈士孙女 异能觉醒:来自龙凤胎的成长故事 大明:月玄星痕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修修仙,养养老,完美 狼王 重生小妾归来,我带主母逃岀生天 被前夫送进监狱后,我改嫁他弟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死后才知,京圈太子爷在我坟前哭成狗 都分家了,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