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善恶,不过是利害关系的说辞(2 / 2)
唐人以胖为美,胖就是真美吗?今人以瘦为美,瘦就是真美吗?如果都是美,那么美的定义在哪?为何又会有不同?是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还是人心目中的认知表示了变化?但个体的人还是没有变化。
正如有人向你借钱,按期归还,这本就是正常的诚信交往,是应该的,不是什么善。但有一天,有人同样找你借钱,却是逾期不还,伤害了交往诚信的原则。于是他便成了恶人,而诚信借钱的成了善人。
你觉得狼吃羊很残忍,是恶的;但你想让狼吃草维持生计,难道就不是恶的吗?善恶之所以出现,就是满足某种利益关系的存在,利于哪些人,不利于哪些人。善恶的本质,就是实现某些利害的工具。
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你偷小东西,那就是小偷,你把朝廷都偷了,反而可能会有仁义之名。同样的,杀一人者,往往是不法之徒;杀成千上万者,则被认为是英雄。
常人偷一瓜果,人人喊打。田氏代齐,行窃国之实,却享尧舜之安。失手杀人,却有犯人之名。铁木真行屠城之实,却被供奉为大英雄。项羽刚正,却成刚愎自用之实;刘邦无赖,却立下了汉的威名。
所以,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只不过是站在一个立场对另外一个立场的反驳,或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同一件事的评价。希特勒的疯狂并没有让德国人对他厌恶,反而把他当成英雄,但对于其他国家的人,他就是恶魔。
善恶的评价都改变不了它真实的存在。其本身就在哪,是善是恶,就看符合哪方面的利益。正如盗跖所说,猜出有宝是圣明,抢先进入是勇敢,退出殿后是义气,正确判断是智慧,分赃均匀是仁恩。具备这些,才能成为大盗。
因此,常人眼中的善恶,不过就是实现某些利害关系的工具,而非善恶本身。老子说,上善若水。最大的善就和水一样,往低处流,滋养万物而不居功。没有行善的观念,只是顺其自然而为,这才是真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