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生源(1 / 2)
秦晓在厂房内转了一圈,终于了解清楚了兵工厂最真实的装备生产情况。
在这段时间内,兵工厂的装备生产情况是有突破的,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子弹厂,秦晓的两年计划里子弹厂的使用机械设备将会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十机械生产占比提升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计划实行后机械厂工人加班加点的为子弹厂添加了几套制作尖型弹头的设备,让八路军不在为重机枪和轻机枪弹药而烦恼。
同时通过秦晓提供的一些资料的研究,一台半自动化的子弹生产流水线已经通过了理论设计,机械厂的工人们在制造机床设备之余,也在赶工这台设备,差不多还有一个月便可以将其做了出来!
机械厂为兵工厂并未机床设备,但是把先前制造的车床车间内的一些劣质设备零件进行了更换,虽然精度和质量仍然达不到机械厂的车床标准,但是相较于以前已经进步很大,完全可以承担起精度要求不高的粗加工和部分精加工!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机械厂和车床车间,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机床的制造和石油厂等几个正在等待设备开工的项目。
在离开机械厂时,沈雁向秦晓保证机械厂绝对能完成秦晓的两年计划中的第一部分,届时机械厂最少增加20台设备,兵工厂车间车床数量突破一百!
秦晓鼓励了他一番,随后说道。
“能完成第一部分是好的,但是前提是保证质量,数量上来了质量和精度不行,那还不如不要!”
回到兵工厂中的办公室,教育科的同志已经在那里等待了。
现在教育科人员已经到齐,zy支持的小学教员和一些书本教具已经到位,学校暂时还未完工,不过zy将设立在这里的公立学校并入到了他们的教育科,所以场地并不紧缺。
“首长,这是并入到我们教育科的小学人员规模,学生200名,各科教员算上zy支援过来的一共是35名!”
“这么少?”
秦晓看着上面的人员数据疑问道。
“现在咱们周边还有其他学校吗?这人员也太少了吧!”
吴旗可是个大镇,镇内户口就有一千户,算上辖区内的少说也有五千来户,现在又不像后世那样结婚了就把户口迁出来,一个户口下十来人是正常现象,也就是说差不多五万多人的地方才200个学生。
那名教育科的同志苦笑着回道
“首长咱们这里是农村不像北平,津门那样的城市,这里的孩子从有力气干活起就是家里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孩子上学家中劳动力就会少一个,而且还会出现一个只张嘴吃饭,但是不干活的人,老百姓自然会抵制上学!”
秦晓点点头,事实就是这样的现在的农村老百姓和后世秦晓成长时期的农村农民的观念大不相同,这是因为他们也是属于受过教育的一代,知道上学的好处所以普遍支持他的孩子上学,而现在恰恰相反农民没有接受过教育,他们只知道他们的上一代就是土里刨食,那下一代也得土里刨食,学习?能让庄稼自己走到田里长出来吗?显然是不能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家庭并不富裕,现在边区局势稳定也仅仅一年,地主阶级剥削的大山虽然在边区政府的大棒加萝卜下成功的实行了减租减息,但是也仅仅只是一年,农民生活并不富裕自然不会让家中多出一个不会生产的劳力。
“这样咱们双管齐下,让地方上的同志多去小孩子的家里做做他们父母的工作,第二就是我们的学校也要出政策,比如说咱们把寒暑假挪到春天播种时,秋天秋收时,这不就解决了他们家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了!第二种方式提供低年级义务教育,然后在学校内设立食堂,我们承担早餐和午餐,这两餐一包揽就相当于把他们孩子一天的伙食都归我们管了!俗话说的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能解决一张吃饭的嘴放在这里我也乐意!”
听到秦晓的解决方案,那名教育科的同志问道。
“可是首长,要是这么干那消耗的资金就是无底洞了,咱们资金够吗?”
“咱们不放空炮,让地方上的干部先动员群众,资金到位后再宣传小学义务教育和食堂!”
“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