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南师之说(2 / 2)
若真能够将自身的意识和意念回归至澄澈透明、毫无杂念的境地,方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谦”。要想抵达这般境界,全然依赖于个人深入地自我反思与省察。这种自省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审视内心深处的每一个角落,毫不留情地剖析自我。
然而,必须明确的是,谦逊绝非意味着消极地畏缩不前或逃避现实。恰恰相反,它乃是一种崇高而质朴的品质。当一个人拥有了真正的谦逊之心时,他不会因自身的成就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亦不会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轻易气馁、一蹶不振。而是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和、淡定的心,既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又能坦然接受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努力改进与完善自我。
谦是《易经》一个卦名,叫做“地山谦”。它的画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目晴空,白云万里,反而觉得平淡无奇,毫无险峻的感觉。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都是半凶半吉,或者全凶,或是小吉。只有谦卦,才是平平吉吉。古人有一副对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远远望去,那场景看上去是如此的气派非凡,令人不禁心生敬畏;同时又展现出一种近乎狂妄的气势,仿佛世间万物都无法与之相抗衡。然而,当你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番后就会发现,其实这一切并非表面所呈现出来的那般浮夸和嚣张。
事实上,它内在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平实之美,宛如一泓清澈的溪流,静静地流淌而过,不张扬、不炫耀。与此同时,它还散发着一种轻盈灵动的气息,如同翩翩起舞的仙子,优雅地穿梭于尘世之间。这种看似矛盾却又完美融合的特质,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从极度绚烂、繁华、崇高乃至伟大,最终回归到平淡质朴的真实写照。
“学问深时意气平”高深的境界,那么此时便真正达到了诚意待人以及自我谦逊的至高境地。在此种状态下,一个人不再被外在的虚荣和浮华所迷惑,而是以一颗平和淡定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他深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因而始终保持着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清醒认识。这样的人生态度不仅能使人在学术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远,更能让人在人际交往中收获真挚的友谊和广泛的认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