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大变化的时代(1 / 2)
老头手里的烟具好几种,有一米来长的水烟筒,也有铜嘴小烟杆。上面插着裹好的叶子烟,点燃了,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旱烟味,很上头。
所谓叶子烟,就是没有烤制过的生烟叶。四川盆地虽然气候潮湿,不适合烟草生长,但什邡县和南部的宜宾的叶子烟质量却是上佳,因此,带动了一方经济,倒也创造了几个出名的香烟品牌。
成都这边有《五牛》牌香烟,什邡有《天下秀》。
八十年代末,因为香烟利润高,各省都在大力发展烟草业。这个时候,制作香烟最重要的原材料系束严重短缺,就是过滤嘴里面那种纤维。于是,各省都加入了严格管控系束的大战,引起不小风波。这事还被某作家写成报告文学,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却见,老头刚一进茶馆,就有茶客喊:“烟匠,长枪。”老头应了声,把水烟筒递过去,茶客便把脸埋在水烟筒里狠狠吸了一口。
须臾,这才抬起头,递了一毛钱给老头。
接着,又有人喊一声:“烟匠,短枪。”
老头便把铜嘴烟杆呈上,那人叼着烟杆,吸一口,依旧给了烟匠一毛钱。
原来,所谓烟匠是以前茶馆里常见的职业。从前的人们生活困苦,买不起烟,瘾头来了,就在烟匠这里吸上一口。刚开始是一分,随着物价的上涨,渐渐变成一毛。
物价闯关后,分币慢慢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一毛的纸钞。
回想起当初在仁德机砖厂的时候,大家还用手帕包零钱,这才几年,分币就不再流通,时代变化真快。
孙小小看得有趣,不禁扑哧笑出声:“还能这么抽散烟的?”
看眼前抽叶子烟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烟匠这个行当也马上就会退出市场。
实际上这几年消失的奇怪的职业也多了去。比如大街上守自行车的老头,路边摆摊卖糖精水饮料的,补碗的。下一步大约会轮到烟匠,还有修钟表和裁缝吧。
笑了半天,孙小小问蒋小强:“小金豆儿,你究竟要说什么重要的事情?”
小金豆儿在四川人口中不算什么坏话,意思是说这人生得矮小,却精力旺盛活跃。
但蒋小强一直为自己身高苦恼,顿时郁闷:“不说了,没心情。”
孙小小:“爱说不说,谁理你。不过,你留中科大读研也好。毕竟仁德那边的饲料厂你也是大股东,每年股东会也要参加的。去了国外,四年不回家,那么大生意能不管吗?”
蒋小强:“其实我对生意一点兴趣也没有,或者说我对钱没什么兴趣。钱这种东西,也没什么用处。反正吃住都在学校,一个月也就百来块钱花销。我学的是数学,纯理论的东西。实际上,基础学科研究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已经走到尽头,在研究也没弄不出什么花样,出国留学学的东西和在国内也没有什么区别。”
“哟,你怎么变得朴素了,还不讲究吃穿了?“孙小小:“不过,国外留学生的牌子怎么也比国内的硬气。”
蒋小强忽然冷笑:“硬气,真的吗?”
孙小小:“怎么就不硬气了?”
蒋小强不以为然:“我国这几十年的重大科技发明中,人工合成胰岛素、杂交稻、青蒿素,哪一样是留学生弄出来的,还不都是自己培养出的科学家的研究成功?”
孙小小反驳:“也不是这么说的,钱学森,钱三强他们不都是留学学成后归国?”
蒋小强:“此一时彼一时也,像我这样的天才,留不留学又怎么样?”
孙小小:“好了,我不跟你说了,等会儿去哪里玩?”
蒋小强:“去武侯祠吧,我来四川很多次,一直没去祭拜过丞相。另外,我约了一个朋友在那里碰头。”
孙小小问是哪一个,蒋小强道去了就知道。
孙小小:“原来你说的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个呀。”
二人喝了半天茶,人也舒坦了,蒋小强就叫了个人力三轮车让踩去武侯祠。
孙小小很惊讶,很尴尬:“小强,这黄包车我以前只在《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里看到过,是旧社会的产物。咱们二十出头,好手好脚,坐车他……不是剥削吗……如果让我爸妈看到,还不被他们骂死……”
蒋小强道:“你这话就不对了,什么叫剥削?孙小小你也是读过很多哲学书和毛概的,你回答我这个问题。”
孙小小说,就是掌握的生产资料的人剥削其他人的剩余价值。蒋小强又问孙小小掌握了生产资料吗,孙小小无语。
三轮车夫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笑着说:“别说什么剥削不剥削的,我刚毕业,找不到工作,吃饭都恼火,你们坐车给钱,相当于扶贫,我感谢你们还不及,我巴不得被你们剥削呢!”
孙小小:“不对,反正我觉得这样不对,太尴尬了。小强,我们还是坐出租车吧。”
“我都不尴尬,你们尴尬什么呀?”三轮车夫可管不了那么多,踩着车一路飞快奔驰:“要说尴尬,我刚开始干这行的时候遇到熟人却是有点。有天我拉到一个中学同学,大家脸都红了。可我一想,咱不偷不抢,凭劳力吃饭,光荣。再说了,我同学在单位上班,每个月也就百来块工资,我踩一个月三轮车,能拿一千多,我又为什么会看不起自己呢?”
蒋小强插嘴:“对啊,小小,你爸以前在北京不也踩过三轮,老爷子当时可开心得很。”
孙小小:“他是给旅馆拉客人的,好像……不太一样。”
蒋小强:“孙小小,你的观念有点保守。”
很多旧的职业消失了,但很多新的行当出现,时代在不停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今天是周末,武侯祠里人很多,热闹。诸葛亮的神像前,点了香,放了很多零食点心,都是成都特产。有天府花生,有怪味胡豆,还有芝麻糕。
不少人正在跪拜,其中有不少老头。老人头上都裹着白布,据说这个风俗是当年川人给丞相吊孝流传下来的。
另外,据传说,馒头也是丞相发明的。当年,诸葛亮火烧藤甲兵,杀戮太重,便做了馒头投入泸水,祭祀死者。
蒋小强感慨:“丞相星落五丈原的时候,食少事繁,胃口差,供奉食品,他老人家未必喜欢。”
孙小小:“那你说供奉什么才好?”
蒋小强:“你等等,我们那位朋友马上就到,他带了祭品的。”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人喊了一声:“小强,小小,你们等久了吧?”
孙小小回头一看,惊讶:“啊,杨伟大哥,是你啊!”
没错,来的正是杨伟,现在航空工业成都所工作。
上次孙小小和他见面还是在五年前的北京,时间过得真快。
但小强倒是经常和杨伟聚会,是好朋友。
三人说了几句话,将小强神色一肃:“杨伟,祭品带了了吧,我们拜拜丞相。”
杨伟很无奈,摇了摇头,从包里掏出一张画片,摆在丞相面前。图片上,霍然是最新型的东风导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