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盟主之争(2 / 2)
身后战旗招展,分列十八队精挑细选的各官寨武林高手,每队均有二十人。一个个精壮威猛,眼神如电,一看就知道不是善茬。再后面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前来看热闹的老百姓了。一时人声鼎沸,摩肩接踵,黑压压聚满了人。
首先让东道主沃日土司鄂克什登台发表了讲话,他神情激昂地说了很多藏语,所表达的意思无非就是朝廷腐败官逼民反之类的话,最后阐明主题宗旨:通过这次以武会友的活动,选拔出武艺超群的一位盟主来,领袖群雄问鼎中原,与大清王朝分庭抗礼!
他的大胆话语吓住了老百姓,但也获得了另外十七路官寨土司们的一致好评,纷纷鼓掌以示赞许!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他走下台来。
随后大会主事人开始宣布一擂台比武规则:1自愿出战生死自负。2一对一比武,其它人等退避不得相助。3不准偷放暗器不准结众报复。4胜负判定一般以被打下擂台或被打死、击伤亦或自己认输来定,并当众宣布。
随后,主事人郑重其事地高声朗读:“现在在下宣布:盟主夺冠比武大会正式开始!第一场:由穆坪董卜韩胡宣慰司简称穆坪土司或宝兴土司派武士与瓦寺宣慰司所派武士对决生死!”
沃日官寨最早的主人是沃日土司色达拉,沃日土司又称鄂克什土司。
公元1658年,色达拉的祖父巴碧太喇嘛归服清廷,被册封为“沃日贯顶净慈妙治国师”。
公元1750年,色达拉承袭时协助清廷征剿有功,清廷颁发其“沃日安抚司”印信号纸,并修建沃日官寨。沃日官鄂克什土司
土司世家原为苯波教法师,又为一方部落头领,传至巴碧太时,已是明末清初。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归服清王朝,被册封为“沃日灌顶净慈妙智国师”,曾一度名声大振。所授“沃日”为藏语,意为“领地”,后为辖区通称,成为地区片名和土司名号。清乾隆二十年1775年为乾隆皇帝打金川时助军出力,被晋升为“安抚司”,颁给印信,赐号“鄂克什”。其境地东接瓦寺土司地松林口为界,南与穆坪土司地为邻,西接小金川土司地之猛固桥相毗连,北与卓克基土司地之二道桥为界。清乾隆年间起沃日土司同小金川土司为家族、宗教等事起纠纷,矛盾激化,相互用巫术伤害,并引起小金川土司发兵进攻。四川地方官不但不调解,反而挑拨离间,谎报军情,引起二度用兵金川之大举。沃日土司受益匪浅,战后,赏给二品顶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