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2 / 2)
今年九月份,中芯公司通过原有股东和新投资人私募成功,获得了10亿美元的投资。
在新一轮投资者中包括上海实业、汉鼎亚太、华登国际、祥峰投资管理集团,还包括新的投资者金麒麟投资、erpriseAssociates、OakIPartners、北大微电子和其他策略投资人等。
其中金麒麟投资持股占到15左右,成为中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在李敬文的撮合下,昌隆电子参与到中芯公司和Motoro的商务谈判中,已经初步达成三方面的合作。
但是在12英寸晶圆生产线合作中,中芯公司和昌隆电子还有一点分歧。
这点分歧在李向阳眼里不算什么,哪怕让昌隆电子吃点亏,他也要让双方的合作进行下去。
上午和IAR公司的总裁理查德没有什么好谈的,自从上年IAR公司在沪海成立软件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以来,包括理查德在内,所有人都对中国的快速发展非常有信心。
理查德这次来,无非是想获得李向阳更多的投资,以此来加强对中国以及部分东亚国家的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
这一点李向阳没有拒绝,很爽快地答应了理查德的要求,并恭恭敬敬地礼送他离去。
中午的时候,李向阳简单地吃了一顿饭,然后带着人朝沪海市政府方向行去。
中芯公司这几年发展迅速,这都是中芯的掌门人的功劳。
当年他冲破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层层半导体技术封锁,从国外运回来一批制造芯片的设备。
然后又广发英雄贴,集结了一大批国际上知名的芯片业技术工程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建成了几座晶圆工厂,并收购了Motoro的一个八英寸工厂。
靠着低廉的价格、快速的供货速度,中芯公司接二连三的拿来很多行业巨头的业务,拿下了IBM、东芝、高通和昌隆电子等大公司的单子。
但是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大的磨难正等着中芯公司。
先是私下里和解,然后是一笔巨额的赔偿。
但这笔赔偿只是换取短暂的发展机会,几年后,对手再次卷土重来。
又是一场旷日长久的官司。
想到这里,李向阳忍不住感叹不已。
当李向阳到达沪市政府不久,看到郭有霖等人也到了。
他们从深市机场出发,坐上午十点左右的飞机,在沪海机场下飞机后,一刻也没有停息,急匆匆地坐车来到沪市政府。
“老郭,你来了!”
李向阳亲切地和郭有霖打着招呼,郭有霖顾不得擦一下脑门上的热汗,赶紧过来和李向阳谈话。
“李董,飞机晚点,我们今天差点来晚了!”
“不晚,我们也是刚来!”
李向阳说道:“这次会谈以你为主,尽量达成和中芯公司的合作。”
郭有霖点点头,他明白李向阳想和中芯公司达成合作的迫切心情,虽然昌隆电子这几年急追猛赶,手机通讯业务飞速发展,但是在芯片制造领域还是一直受制于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