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洪谋(2 / 2)
京城到宣府的距离如果按现代的里程来讲,只有高铁一个小时的时间。但若放在17世纪的清朝。那便是穿山越岭的一路辛苦了。好在从宣府向北京一路上总体是走下坡的状态,马跑起来还是比较省力的。叶布舒除了在中途的延庆州休息了一晚,总计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到达了京城。
得到消息的多尔衮喜不胜收。于是他请洪承畴来到了自己的内厅里商量接下来的对策。
洪承畴听闻多尔衮的情报后,立即起身对着多尔衮说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赶紧调动在江南的大军回到京城,将恒亲王牢牢的控制在京城之中。”
多尔衮听到这话有些不解,便疑惑的问道:“本王在京城内外尚有忠心可用的两三万人马。难道还控制不了局面吗?”
“王爷,以洪某对恒亲王的了解。恒亲王在这京城内外调集一些军队与王爷相抗衡的能力也还是有的。我们没有数量上的优势。”
多尔衮听到这里不禁点点头表示认可:“对,镶蓝旗济尔哈朗手中也有些兵马在京城,豪格儿子富绶的正蓝旗也有不少兵马。”
洪承畴听到这里立刻提醒道:“王爷少算了一部人马,这部人马最是要命。”
“还有一部咱人马?”
多尔衮这时确实想不出还有哪路人马了,便问道:“那你说说,这一路到底是何方神圣?”
“就是宫里那对母子能调出的正黄旗及镶黄旗人马,忠于他们的大军不超五千人,这点人平时不在意,可一旦乱起来就可能是左右大局的存在了。”
多尔衮听了有些不解,疑惑的问道:“他母子为何会调兵帮老四?”
洪承畴听到这里,低头的瞬间眼神里闪过一缕嘲笑。他抬起头后一脸严肃的对着多尔衮说道:“王爷糊涂,如果先能将王爷除去,再回头对付恒亲王不更容易些吗?这就叫做”两害择其轻。”
多尔衮听到这里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觉的洪承畴心思缜密。
他提醒自己,即便是胜券在握也不能有丝毫的大意。于是命手下传令给阿济格,让他去江淮速调五万精锐大军回京。
多尔衮心里相信,只要调来五万大军回京。京城内的局势便能全部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到时任谁也翻不了天。
想到这里多尔衮脸上有了一种欣慰和胜券在握的从容。只见多尔衮整了整衣衫,对着洪承畴规规矩矩的行了一礼。说道:“先生大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