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宝船图纸(1 / 2)
此刻,江宁身处五军都督府,对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并不知情。
他命人找来尚在京城的何可纲。
何可纲一到,江宁便与他交谈起来,开口说道:“老何,你在天津卫已然待了大半年。
这期间,先是训练出了三万两千兵马,而后又协助沈都督训练了三万水师。
其中,大部分兵员都是从漕帮招揽而来。
但漕帮毕竟是江湖势力,不宜让他们久留当地。
所以,我打算让你将这些兵马尽数带往山东,交付给山东总兵杨国柱。
杨国柱在山东已训练了五万兵马,原本是为毛文龙准备的,年后便要带去皮岛。
你从这五万兵马里挑选三万名官兵,带回天津。
至于那些水师官兵,年后就让他们启程,分散开前往浙江、福建、广东三地驻防。”
何可纲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对于江宁的命令,他并无异议。
至于江宁这般安排的意图,何可纲心里也很明白。
漕帮虽说当下与朝廷展开合作,可到底是江湖帮派,朝廷自然不会坐视其势力壮大,必定要设法削弱。
自己手中这三万两千官兵,外加三万水师,其中大部分皆从漕帮招募而来。
倘若让他们长时间在当地驻扎,难免会横生事端,于朝廷的安稳不利。
如今,将三万水师调往南方,分散至各地驻防,而那三万两千官兵,则直接调往山东,待年后让毛文龙率领他们去皮岛驻守。
再从杨国柱那里换回三万名士兵。如此盘算下来,这笔“买卖”着实划算。
忽然,何可纲想到若三万水师全部南下,那天津的水师不就形同虚设了。
于是,他赶忙开口询问:“大人,这三万水师尽数南下,天津水师难道要裁撤吗?”
江宁闻言,微微一笑,说道:“天津水师自然是要保留的,怎会裁撤呢?
至于人手方面,你不是要去山东与杨国柱总兵交换兵马吗?
正好可以在山东沿海一带招募水师官兵,顺便还能让登莱水师提督俞资皋提供些帮助。
到时,本官会给你签发一道五军都督府的公文,方便你行事。”
听到江宁这么说,何可纲顿时放下心来。
毕竟自己跟着沈有容学习水战经验都大半年了,还没机会施展呢。
这时,江宁又接着说道:“老何,如今沈有容已调入五军都督府任职,接下来天津的三万兵马以及三万水师官兵,可就全交到你手上了。
稍后,本官会上奏陛下,加封你为右都督,统领这三万官兵和三万水师,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虽然心中早有猜测,但听到江宁亲口说出这个消息,何可纲还是忍不住一阵激动。
要知道,他原本在辽东,不过是个手下仅有两三千人马的参将。
自从被江宁调回京城,安排到天津后,先是掌管了三万兵马。
后来天津设立水师,由沈有容担任水师提督,可他和葛刚大部分时间都跟在沈有容身边学习水战经验。
如今,沈有容调回京城任职,朝廷又没指派新的水师提督下来,何可纲对此本就有所期盼。
何可纲激动不已,用力拍了拍胸膛,大声说道:“大人放心!
俺老何定不辜负大人的厚爱!
这大半年,俺跟着沈都督日夜钻研水战兵法,年后定要率领水师官兵好好操练一番,顺便出海历练历练。”
听闻何可纲这番话,江宁满意地点了点头。
何可纲这人,忠勇兼备,一身铮铮铁骨,本就是江宁打算着重培养、委以重任的人选之一。
天津这地方,战略位置极其重要,非得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镇守不可。
否则,以何可纲的能力,留在京城任职,其地位绝对不会低于满桂、赵率教、曹文昭三人。
如今封何可纲为右都督,执掌天津三万兵马以及三万水师,如此一来,何可纲便与曹文昭、满桂、赵率教三人平起平坐了,日后相见,也不至于丢了颜面。
这时,何可纲表情忽然有些扭捏,开口说道:“大人,末将有一事,想请大人帮个忙。”
看着何可纲这般模样,江宁微微一笑,说道:“老何,你在我面前,可从来不是这副样子,有什么话,尽管直说,只要能帮上,我一定帮。”
何可纲挠了挠头,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大人,末将跟随沈都督研习水战之时。
听沈都督讲过,当年成祖爷时郑和率领大明水师下西洋的宝船,极为庞大。
若是能给天津水师配备上宝船这般巨舰,再配上火炮,威力必定惊人。
先前末将也跟沈都督提过此事,可沈都督说,弘治年间,宝船图纸被当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尽数焚毁,如今已无人知晓宝船该如何建造。
天津船坞造出的战舰,比起当年的宝船,实在差得远。
所以末将斗胆,请大人帮帮忙,看看能否想办法找到当年的宝船图纸,重新建造宝船。
到那时,我大明水师面前,不管是东洋诸国还是西洋诸国,都如同三岁孩童一般不堪一击了。”
听着何可纲的话,江宁猛地想起了关于郑和宝船的记载,那简直堪称大明版的航母。
虽说朝廷记载宝船图纸在弘治年间被兵部尚书刘大夏焚毁,但江宁对此心存疑虑。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也只能查一查才清楚。
他也期望能找出郑和宝船图纸,重现大明无敌舰队的辉煌,于是点头答应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