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春秋笔法(2 / 2)
等那时,便能知晓具体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了。
…………
朱由校吩咐方孝忠给几人上茶之后,笑着问道:“江爱卿,你入宫之时,午门之外是何情形?
是不是朕圣旨一下,那些东林党的文官就全都乖乖臣服了?”
听到朱由校的话,江宁略带好奇地说道:“臣当时距离较远,并不知晓陛下下的是何旨意。
不过,臣瞧见内阁、六部以及一众勋贵都领旨了,只是以杨涟、左光斗二人为首的东林党文官并未领旨,此刻应该还在午门之外跪着。”
听到江宁的回答,朱由校顿时火冒三丈,随即便向江宁讲述起罪己诏的内容。
江宁听完之后,惊讶得嘴巴大张,都能塞下一个鸡蛋了,心中暗自吐槽道:“这朱兄也真是够绝的,这哪是什么罪己诏啊?
分明就是在自夸嘛!
杨涟和左光斗二人又不傻,肯定不会接这旨意。”
朱由校火冒三丈,转头对魏忠贤说道:“魏大伴,你亲自跑一趟午门,想办法让这些东林党文官把朕的旨意接了。
要是他们还不愿意接旨,你就帮他们‘体面体面’。”
魏忠贤赶忙点头称是,随即匆匆退出御书房,朝着午门之外赶去。
此刻的午门之外,李若愚与以孙承宗为首的内阁六部官员,以及以英国公张维贤为首的一众勋贵,还有以卢象升、孙传庭为首的京营将领站在一起。
反观杨涟、左光斗等人,依旧跪在原地。
张维贤和孙承宗脸色极为难看,冷冷地盯着杨涟和左光斗二人。
这时,周围不远处的许多百姓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场面一度尴尬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站在不远处的李若琏瞧见这一幕,眉头紧紧皱起,忍不住骂道:“他娘的,这群书呆子,皇上都下罪己诏了,他们居然还不愿意接旨,一个个真是给脸不要脸!”
张文和闻言,眼珠子滴溜溜一转,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说道:“李大人,您放心,这件事就交给卑职来办。”
只见张文和一手拿着纸,一手握着笔,快步走到不远处围观的百姓中间,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快来评评理呀!
这些大人们可真是过分,逼得皇上都不得不下罪己诏了,可他们呢,竟然还不给皇上这个面子,不愿意接旨。
这哪里像是我大明朝的臣子啊?
这分明就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嘛!
刚才皇上圣旨上的话,大家都听得真真切切,皇上自登基以来,每天起早贪黑地处理朝政,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心里时时刻刻都在忧心着咱们大明的百姓。
再看看这些跪着的大人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办正事,就知道在这里一味地逼迫皇上,这难道是臣子该有的行为吗?”
此言一出,不少百姓顿时炸开了锅,纷纷对着杨涟、左光斗等人指指点点。
紧接着,张文和又赶忙跑到杨涟、左光斗二人面前,一边拿着纸笔书写,一边嘴里念念有词:“杨涟、左光斗先是逼迫天子,随后又与军中将领在午门之外展开辩论。
辩论不过,便恼羞成怒,率领百官围殴京营将领,致使多人重伤。
天子见状,不忍心看到文臣武将相争,这才下了罪己诏。
然而,内阁六部、勋贵以及京营将领都已领旨,唯独杨涟、左光斗等官员不愿意领旨谢恩,这分明就是欺君犯上啊!
京城的百姓听闻他们的所作所为,那可是气得不行,都说他们禽兽不如,简直就是千古奸佞!”
听着张文和这番话,杨涟和左光斗二人顿时急红了眼,赶忙跳起身来,气得浑身直哆嗦,手指颤颤巍巍地指着张文和,大声说道:“你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
我们根本没有逼迫皇上下罪己诏,更没有围殴京营将领!”
我们要去顺天府告你,你在诽谤,诽谤我们啊!
说到这里,杨涟和左光斗二人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以往他们在朝堂之上,凭借着犀利的言辞舌战群儒,所写的文风奏章更是无人能及,可未曾想今日却被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在午门之外如此肆意编排诬陷。
而他们却无力反驳,准确地说,对方根本就没给他们反驳的机会。
他们心里清楚,不能再任由这局面发展下去了,周围百姓看他们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充满了怨恨与厌恶。
要是再让这个叫张文和的锦衣卫继续编造下去,恐怕整个京城都没有他们这些东林党官员的立足之地了。
无奈之下,二人一咬牙,说道:“臣接旨!”
眼见两位领头的大佬都低头服软了,其他东林党官员也纷纷跪地接旨。
这时,李若愚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说道:“杨大人、左大人,这样才对啊!
您二位瞧瞧,之前闹得那么厉害,皇上都下罪己诏了,您二位还不领情,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您二位想逼着皇上出宫,当着天下人的面再下一道罪己诏呢!”
听着李若愚话里话外的嘲讽之意,杨涟和左光斗二人心中满是委屈,却又有苦难言。
毕竟张文和这个擅长春秋笔法的高手就站在跟前,他们二人哪怕多说一个字,对方都能从中挑出毛病,把黑的硬生生说成白的。
【兄弟们,最近身体出了点问题,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等我出院给大家安排暴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