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四章 鲶鱼效应(1 / 2)
一个星期后。
不出意外,办公室主任朱纪伟落马,被检察院立案。
检察院和纪委不同。
纪委处理的是党风党纪,而检察院涉及的就是犯罪。
消息一出来,桑瑜县大小官员都惊了一身冷汗。
这一刻,没人敢再小瞧新上任的常务副县长,瞬间……都老实了。
被捏着黑料的王勉等人,见到赵学安更是绕着走,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这也是赵学安的期望。
威信立起来,实权拿到手,接下来……就得开始搞经济。
若经济搞不上来,一切都是徒劳。
只是,想把经济搞起来,谈何容易!
桑瑜县常驻人口30万,因为地理原因,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一塌糊涂,第三产业更是别提了。
说白了,资源太差,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留守儿童。
最基本的劳动力都没有,谈何发展?
赵学安头疼。
说实话,来桑瑜县前,他模拟过很多发展的契机。
模拟时,没有任何问题。
比如直播,比如文旅,最不济养点跑山鸡或者跑山猪之类……总有能赚到钱的项目。
事实恰恰相反。
直播没人看,都是一些老头老太,又没攒劲的节目,谁看?
文旅更别提了,工作人员三个月工资都没发,谁还愿意干活?
至于跑山猪,之前养过,只是养了没多久,小猪崽变成了坨坨肉。
跑山鸡更惨,鸡蛋都没见到,全进了碗里。
“真难。”
靠在椅子上,赵学安捏了捏眉心,感觉搞经济比斗争更难。
斗争找到对手就行。
搞经济看似没有对手,却处处都是对手,换句话说……遗漏一点都不行。
幸好,赵学安还有底牌。
拿出手机,拨通了恩师李达康的电话……
“李书记,不好意思,又打扰您了。”
“遇到困难了?”
“何止是遇到困难,具体的说,是被困难包围了。”赵学安毫无保留的开始抱怨,“桑瑜县,地理位置一塌糊涂,农业和工业都是吊车尾,第三产业根本看不到,还有……当地居民思想贫瘠,养跑山猪能养成坨坨肉,跑山鸡我都不好意思说,还没下蛋,全部变成了童子鸡,你说……还怎么发展?”
赵学安诚心请教。
李达康沉思两秒,缓缓开口,“地理位置的问题改变不了,这是硬伤,却不是致命伤。”
“真正致命的是思想。”
“就像你说的那样,跑山猪养成坨坨肉,跑山鸡都看不见鸡蛋,这只能说明,当地人的思想处于一种依赖状态。”
“这种状态非常危险。”
“学安,现在放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第一,改变当地居民的思想,让他们和你一起努力,不过……很难。”
说到这,李达康停顿了一下,留一点时间给赵学安消化。
赵学安沉默两秒,已然知道这条路走不通。
为什么?
人的思想若是能轻易改变,还叫思想吗?
“李书记,第二条路呢?”
“简单。”李达康微微一笑,“另辟蹊径,开创新赛道。”
“学安,你要记好,人心都是爱比较的,说白了,就是嫌你穷怕你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