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战事再起,黑衣姚广孝!(1 / 2)
黄观来到各个工坊,关注着成为工匠的考生们。
在木匠工坊,他看到那位制作桌椅遇到技术难题的考生,虽然焦虑但却没有放弃。
考生不断地向师傅们请教,还自己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黄观在记录中写道:“此考生在面对技术难题时,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且能主动寻求帮助,具备钻研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铁匠工坊,黄观看到那位对火候掌握不准的考生,他反复练习,不断调整自己的操作方法。
他还在铁匠师傅的指导下,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工具来辅助判断火候。
黄观对他的创新精神感到惊喜,在记录中评价道:“该考生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尝试新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一组,对各个行业的考生进行全面观察。
他们穿梭于田间、集市和工坊之间,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考生们的表现。
他们看到考生们在面对困难时,有的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有的则独自思考,探索解决办法。
他们将这些不同的应对方式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分析考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部分考生在团队协作中表现出色,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互补,共同克服困难。”
“而有些考生则更擅长独立思考,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冷静分析,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这些不同的特质都值得关注和培养。”
六人将自己的观察和记录整理得井井有条,准备在考核结束后,呈递给朱允熥,为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有力的依据。
……
金陵皇宫。
赵谦走进宫殿。
“陛下,这是黄观、夏元吉、解缙、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六位大人观察考生时的详细记录,臣已如实整理。”
朱允熥接过。
每一个考生的表现都被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
从他们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到展现出的品质和能力,无一遗漏。
如果黄观等六人看到这份文书,定会被其中记录的细致程度吓一跳。
因为他们或许都没想到自己的观察内容会被如此详尽地汇总。
朱允熥一边翻阅,一边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待看完后,他放下文书,说道:“他们干得不错,如此细致的记录,让朕对这些考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片刻之后,朱允熥缓缓问道:“赵谦,你有没有觉得朕这样监视所有的人是不是有些过火?”
赵谦微微一怔,随即陷入了思考。
他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说道:“陛下,此举虽看似有监视之嫌,但实则是为了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品德的人才,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
“此次考核意义重大,关乎着朝廷未来的人才储备。”
“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考生们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
“避免遗漏那些真正有潜力的人才,也能防止一些投机取巧之人混入朝廷。”
朱允熥听着赵谦的话,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朕明白你的意思,朕也深知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赵谦连忙说道:“陛下圣明。”
“此次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让考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而且,臣认为大部分考生应该能够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
“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争取为朝廷效力的机会,只要他们问心无愧,又何必惧怕被观察?”
朱允熥听后,脸上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笑容,说道:“你说得有道理。”
“既然如此,朕便继续关注他们的表现,待考核结束后,再做出公正的评判。”
七天之后,第二轮考核的期限已至。
黄观、夏元吉、解缙、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六人各自怀揣着记录考生表现的册子,朝着金陵皇宫走去。
黄观身着一袭官服,手中的册子被他握得紧紧的。
这几日在手工行业的观察让他看到了考生们的坚韧与执着,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他深知此次汇报的重要性,关乎着众多考生的前途和朝廷的人才选拔。
夏元吉则微微皱着眉头,陷入沉思。
在商业领域的观察让他看到了市场的复杂和考生们面临的挑战。
解缙依旧是一副洒脱的模样,但眼神中却多了几分认真。
他在农田里与考生们一同劳作,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考生们的成长。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并肩而行,他们的表情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这七天里,他们全面观察了各个行业的考生,对考生们的综合素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宫殿内,六人走上前,齐齐跪地行礼,随后将各自观察的情况呈递上去。
过了许久,朱允熥放下册子,缓缓说道:“你们辛苦了。”
“此次考核,朕看到了考生们的努力和成长。”
“这些记录对朕选拔人才至关重要。”
“朕会仔细考虑你们的汇报,做出公正的评判。”
六人听后,再次跪地行礼,说道:
“陛下圣明,能为陛下效力是臣等的荣幸。”
黄观、夏元吉、解缙、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六人见朱允熥认真倾听。
便依次开始详细阐述考生们的优点,列举他们的特点,并提出适合的官职和地区建议。
黄观清了清嗓子,恭敬地说道:“陛下,在手工行业体验的考生中,有一位名叫李墨的考生表现极为出色。”
“他心灵手巧,学习能力极强,在木匠工坊短短几日,便掌握了复杂的榫卯结构技艺。”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所制作的桌椅不仅坚固耐用,而且造型精美。”
“此考生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结合当下流行元素,对传统家具样式提出了新颖的改进方案。”
“以他的能力和特质,臣认为他适合担任工部下属的工匠管理官职,可派往苏州地区。”
“苏州乃手工业发达之地,各类工坊云集。”
“他在那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艺和创新才能,推动当地手工业的发展,为朝廷制作出更多精美的器物。”
夏元吉接着说道:“陛下,在经商体验的考生里,有个叫张铭的考生脱颖而出。”
“他头脑灵活,对市场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在面对同行恶意竞争时,他没有盲目降价,而是通过提升商品品质、优化服务,吸引了众多高端客户。”
“他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够巧妙地处理各种商业纠纷,在集市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张铭具备出色的商业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臣觉得他可担任户部的商业监管官职,派往扬州地区。”
“扬州是商业繁华之都,商业活动频繁,他在那里可以监管市场秩序,促进商业繁荣,为朝廷增加税收。”
解缙笑着说道:“陛下,投身农田体验的考生中,王宇表现十分亮眼。”
“他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与农民们打成一片。”
“在了解到农田灌溉难题后,他主动查阅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修建水渠的合理方案。”
“他心系百姓,深知农民的疾苦,一心想要改善他们的生活。
“王宇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臣建议他担任地方的农官,前往河南地区。”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田众多,但也面临着诸多农业问题。”
“他在那里可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粮食产量。”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相互对视一眼。
然后由杨士奇开口。
“陛下,我们三人综合观察各行业考生后,发现有个叫赵霖的考生综合素质极高。”
“他在不同行业都能快速适应,展现出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田间劳作时,他积极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在经商时,他能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在当工匠时,他也能虚心学习技艺。
“赵霖具备全面的才能和良好的适应能力,臣等认为他可担任吏部的官员,先派往基层地区锻炼。”
“他可以在不同地方了解民情,为朝廷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人才,也能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日后定能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六人说完,皆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朱允熥的评判。
他们深知,自己的建议将为朱允熥选拔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而这些考生的未来依然要由陛下做决定。
朱允熥听完,微微颔首,表示他对六人工作的认可。
“你们此次观察细致入微,对考生们的评判和建议都很有见地。”
“朕认为,选拔人才需综合考量,你们的意见至关重要。”
稍作停顿,朱允熥接着说:“接下来,你们和赵谦一同拟定一份详细的名单。”
“名单中要明确每位考生的优点、特点,以及你们所建议的适合官职和地区。”
“拟定过程中,务必做到公正、客观,充分考虑考生们的实际能力和朝廷的需求。”
黄观等人连忙躬身领命,齐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全力以赴,认真拟定名单。”
朱允熥继续说道:“这份名单关乎着众多考生的前途和朝廷的人才储备,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们要相互协作,充分交流意见,确保名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拟定完成后,尽快交给朕,朕会仔细审阅,做出最终的决策。”
赵谦此时也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陛下,臣定会与几位大人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名单的拟定工作。”
朱允熥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有你们尽心竭力,朕便放心了。”
黄观、夏元吉、解缙、杨士奇、杨荣、杨溥和赵谦六人再次跪地行礼,坚定地说:
“臣等定不负陛下重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