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错认?(1 / 2)
谢临渊笔尖一顿,他与晏依玉之间若无那么多变故,两人本该是一对相敬如宾的夫妻。
但世事无常,他登基为帝,而她屡次犯下宫规,被贬入冷宫,两人曾经的情谊早已如过往云烟,烟消云散。
若非北方旱情与国库赤字双重困境逼迫,谢临渊也不会想起皇商晏家,以及被冷落在后宫的晏依玉。
如今他到底是住在晏家的秋瞑居,该给晏依玉几分颜面。
“让她进来吧。”
晏依玉身着瑰色蜀锦长裙,眉心一点花钿,鬓边珠钗斜簪,看起来便是精心打扮过的。
她怀里抱着一只四四方方的匣子,见到谢临渊微微福身,“妾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
“无妨,你且说吧,所为何事?”谢临渊语气平淡,若非猝然打断了她的行礼,让人难以察觉他平静面色下的不耐。
晏依玉轻咬嘴唇,深呼吸一口气,缓步近前,将手中的匣子递到桌案打开。
“妾知晓陛下一心为国,操劳政务,妾虽无治国之才却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这里是晏家的心意,想必会为陛下治国大有裨益,妾愿代晏家将其献给陛下,以表晏家对陛下的一片忠心。”
匣子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数十枚盐引、茶引并大量地契。
盐引与茶引乃官府发放,上面详细记载着盐商与茶商姓名、运盐数量、指定的运销区域等信息,盐商与茶商凭借盐引和茶引到盐场支盐、茶山采茶,然后运往其他地方销售。
官府不得私自掠夺盐引与茶引,因此于商贾而言,盐引与茶引堪称无价之宝。
另外的地契便不必说,晏家商队遍布天下,积累了广泛的情报网,那地契可不单单是地契,而是晏家的暗桩。
日后若有新政施行,谢临渊亦能利用晏家的情报网和暗桩推动新政实施与地方官员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谢临渊尚未出手,晏家便拿出了诚意,但晏家终究是生意人,生意人讲究利益交换。
晏家双手奉上大半重要产业,那他们想要什么呢?
谢临渊抬起头,“为何突然送来这些?”
晏依玉触到谢临渊的深邃凤眸,那双眼眸里的瞳仁如蚌含珠,点漆般明亮,却又十分平静,像波澜无惊的苍茫大海。
更让她格外心惊的是,他眼里多了一抹心死,就算自己将晏家的滔天财富奉上,也无法激起他一丝情绪波动。
程明姝就这么重要吗?她身死,他心死……
晏依玉低下头,柔声说着:“妾自冷宫出来后日夜烦死,甚至自己之前犯了不少错,如今妾只希望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她顿了顿,不甘心地补充说着:“晏家用十六州盐引、八州茶引、万亩良田换妾伴驾研墨的资格可够?”
原来这就是晏家的算盘,可无论如何说,匣子里的东西倒也能为朝廷解决一些燃眉之急,对扭转国库赤字大有裨益。
谢临渊点首,淡声道:“来为朕研墨。”
晏依玉心中一喜,面上绽开笑容,连忙跪地谢恩:“妾谢陛下隆恩。”
说完她便提裙绕过桌案,来到谢临渊身边为他研墨添香。
她相信有自己日日夜夜陪伴,定能冲淡程明姝在陛下心里的痕迹,重获圣宠。
近来晏依玉成了书房的常客,时时伴在陛下左右。
今日谢临渊如往日一样出府,晏依玉缀在他身边,两人同乘马车,马车虽不似皇家出行的华盖宝顶,但同样高调奢华。
谢临渊正执着卷宗,翻阅荥阳近五年的赋税账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