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开宝箱!各种科技之物!为日后科技(1 / 2)
第151章开宝箱!各种科技之物!为日后科技国度奠定!
即便身处攻城冲杀的血腥战场之上,朱应对于自身实力的展现,依旧有所保留。
若将全部实力展露无遗,那阵仗实在太过骇人听闻。
单论速度,他一步跨出,常人便难以望其项背,那已然是非人力,更超乎想象。
毕竟,朱应如今仍需依托大明这棵大树,汲取养分,发展壮大。
所以,有些锋芒该藏就得藏,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精准获取自己所需,才是生存与发展的王道。
“那朱将军或许就是真正的天赋异禀啊!”郭英满脸感慨,不禁出声赞叹道。
事实也的确如此,朱应这般悍勇绝伦的程度,用“天赋异禀”来形容,都显得有些词不达意,似乎也找不到其他更贴切的词来形容了。
而在一旁,朱棣目光深沉,意味深长地凝视着朱应,眼底深处,对朱应的忌惮更是滋生壮大,且已达到了难以言喻的程度。
“一日之内,竟斩杀了一千五百余众带甲元军,还冲杀在队伍最前方,直面元军最为猛烈的攻势。”
朱棣在心底暗自思虑着:“倘若真要对付他,究竟得使出何等手段,才有胜算将他置于死地”
此时此刻,朱棣的内心,已然被震撼与忌惮填满,在他眼中,朱应早已超脱了常人的范畴。
忌惮!
担忧!
此刻朱棣心底正是如此。
“哈哈。”李景隆放声大笑,高声说道:“朱将军果然是神人啊!”
“昔日西楚霸王项羽,悍勇无敌,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依我看,未来朱应将军凭借这一身勇力,必定也能青史留名,为后世所铭记!”
话语间,他看向朱应的眼神里,满是毫不掩饰的敬佩之意。
虽说李景隆比朱应年长许多,地位也更为尊崇,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朱应发自内心的敬重。
毕竟他从小也是受到了他父亲李文忠的熏陶,崇尚军旅,崇尚军中悍勇战将。
“那就借李将军吉言。”朱应露出一抹笑意,从容地回应道。
“朱将军。”郭英整理了下思绪,回过神来,看着朱应说道:“昨日一战的战果,如今已基本统计完毕,今日便能让急报快马加鞭呈奏应天。”
“此番北伐,首功必定是你的了。”
“不过,镇夏城已然平定,下一步进军的计划,朱将军可有什么见解”
虽说郭英身为大将军,手握兵权,统筹全局,但朱应在首战中大放异彩,表现极为出色。
于情于理,郭英都觉得有必要询问一下朱应的想法,哪怕他心中早已拟定了进军的策略。
“自然是乘胜追击,抓住这来之不易的胜果,继续挥军挺进。”
朱应毫不犹豫,当即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继而又补充道:“趁着北元还在为守城战报焦头烂额,我们应迅速分兵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绝不给他们喘息,整顿的机会。”
“燕王。”郭英转而看向朱棣,问道:“北平军如今想必快到了吧”
“回禀大将军。”朱棣立刻回过神来,回道:“明日,北平军就可抵达镇明城,兵临城下。”
“好。”郭英微微点头,神色严肃的说道:“明日张玉将军率军发起进攻,必定能牵制住一部分元军兵力。”
“而剩下的十万大军,便可趁势继续推进,直逼此番元军兵败后,匆忙撤入的镇唐城。”
“大宁边军经过一日的激烈杀伐,将士们已然疲惫不堪。”沐晟见状,当即挺身而出,主动请命道:“末将愿领会州卫,承担进攻此城的重任。”
“镇唐城那边,元军后撤时汇聚了不少兵力。”
“而且本身也有兵力驻守。”朱应闻言,眉头轻皱,开口分析道:“凭会州卫现有的兵力,想要攻破此城,难度极大,几乎不太可能。”
“那朱将军有何高见”郭英一听,立刻追问道。
“此城就由我大宁卫来进攻。”朱应表情不变,当即说道:“至于会州卫,则转而去进攻防御相对薄弱一些的邻城。”
“此番我们正好兵分三路,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北元剩下的这四座边城一举攻破。”
“如此一来,我大明军队便能长驱直入,毫无阻碍地杀入北元腹地。”
“战场之上,兵贵神速。”
毫无疑问,原本驻守在镇夏城的元军兵力,在北元诸多边城中堪称最强。
朱应之所以反对沐晟领命去攻打镇唐城,一来是考虑到会州卫的兵力与实力,难以在这场攻坚战中取胜,二来,自然也有他自己的考量,想为大宁卫争取更多杀敌立功,积累战功的机会。
当然,也有朱应要杀敌捡取属性的机会。
“将军。”沐晟心有不甘,据理力争道:“今日一战,会州卫的将士们表现极为出众。”
“虽说他们曾是降卒,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如今已真心实意归附我大明。”
“末将有十足的信心,能率领他们攻破敌城。”
“沐将军。”朱应耐心解释道:“降卒的整合与磨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打了一场胜仗,就能彻底融为一体的。”
“昨日一战,会州卫的将士们确实奋勇杀敌,表现也的确可圈可点。”
“但他们并未经历过真正残酷的攻城之战的考验。”
“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倘若损兵折将达到三成,便极有可能士气低落,沦为溃军。”
“而降卒整编而成的军队,情况则更为严峻,仅仅一两成的伤亡,就可能让他们士气瞬间崩溃,丧失战斗意志。”
“所以,让会州卫正面迎战,或许尚可一试,但若是让他们去打攻城之战,尤其是面对兵力强于自身的守城敌军,他们不仅难以破城,甚至极有可能一触即溃。”
“我大明北伐之军也会反受其乱。”
会州卫这支军队,虽说经过朱应将近一年的悉心训练,但对于其中降卒的脾性与特点,朱应再清楚不过。
他虽无法熟知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但对人性的洞察,让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听到这番分析,原本态度坚决的沐晟,也不禁犹豫起来。
他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看着朱应说道:“可是……昨日一战过后,大宁边军伤亡人数不下五千人,而且也是大战疲乏。”
“若紧接着再进行攻城之战,将士们的体力与士气,还能支撑得住吗”
“放心吧。”朱应微微一笑,露出一抹自信,安慰道:“大宁边军,定能破城。”
听到此处,郭英看向李景隆,询问道:“李将军,对于此番攻伐的兵力调度与安排,你有什么看法”
李景隆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说道:“末将觉得,朱将军的提议十分妥当,我们听朱将军的便是。”
“毕竟朱将军在辽东历经无数征伐,其中大多都是攻城之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攻伐经验。相信朱将军心中,必定已有周全的应对之策。”
听闻李景隆的这番表态,郭英当机立断,拍板决定:“如此,就按朱将军说的办。”
“二路大军兵分三路,分别进攻三座城池。”
“只不过,镇唐城的元军数量着实不少,为防意外,也是稳妥起见,还是要从会州卫调派两万大军,加入大宁边军,增强攻城的力量。”
对于这个提议,沐晟思索片刻后,点头表示赞同:“大将军所言极是。”
军议商定之后,众人便迅速行动起来,依照既定计划,兵分三路,向着各自的目标进发。
而朱应,也如愿以偿地领命攻打元军驻守兵力最多的镇唐城。
朱棣营帐内!
“朱应。”朱棣一回到营帐,便满脸凝重,对着姚广孝喃喃自语道:“昨日一战,他竟能杀敌一千五百余人,还斩杀了十数名敌将。”
“这等恐怖的战力,当真还在人力所能企及的范畴吗”
此刻,他脸上的神情,无不透露出内心那强烈的忌惮之意。
“王爷这是怕了”姚广孝目光如炬,一语道破朱棣心中所想,紧紧凝视着他。
“的确。”朱棣并未否认,而是神色严肃地点了点头,坦诚说道:“对于这朱应,本王心中竟真的生出了一丝惧意。”
“如此超凡的勇力,倘若日后本王真的与他兵戎相见,又该如何才能将他击败、杀他于阵前”
“越是这般思量,本王心中的担忧,便愈发浓烈,难以消散啊!”
看着朱棣这般忧心忡忡的模样,姚广孝轻轻摇了摇头,说道:“王爷着相了!”
“这朱应固然勇力超群,举世罕见,但他的勇力,也需依仗麾下军队的辅助。”
“若是没了军队的支持,朱应一人深陷重围,即便再勇,也唯有死路一条。”
“这天下之大,又有谁能在万箭齐发的绝境中安然无恙”
“他纵有通天之能,勇力绝伦,可终究也只是血肉之躯,并非真正的神仙。”
“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勇冠三军,何等威风凛凛”
“可最终还不是被汉高祖刘邦以谋略与持久战,一点点拖垮,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
“再者,如今尚未到那等剑拔弩张,生死相搏的地步,王爷所担忧的,不过是尚未发生的臆想罢了。”
“未来之事,变幻莫测,充满了诸多变数,王爷实在不必为此事,徒增烦恼,想太多了。”
“说不定未来某一日,这朱应就为王爷所用了。”
话音落。
对于姚广孝的这番劝慰,朱棣陷入了沉默,久久没有开口回应。
他心中清楚,姚广孝所言句句在理,可面对朱应那令人胆寒的实力,他内心的忌惮,又岂是三言两语便能轻易消除的
如若真的能够为他所用,那再好不过。
可如若没有呢
他日朱应为将,他如何抵挡
而此刻,在自己营帐内的朱应,却一脸轻松,脸上挂着笑容,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十五个宝箱。”朱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心底暗想着:“七个一阶宝箱,八个普通宝箱。”
“只要运气不是太差,这一波,绝对能开出不少好东西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