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修院士科研成果,全球也就许秋一人能做到了(2 / 2)
当然,仅限于目前肿瘤免疫疗法方面。
“研发经验,给了我科研基础。
“而大师级的直觉,则提升了我灵光一现的概率……
“这样的话,帮方院士他们完善这个疗法,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至于最后的三次抽奖机会,许秋也不打算用了。
留来当后手。
……
重新将目光放在项目全案上。
此时,之前看不懂的诸多理论知识,已经无法对许秋形成阻碍。
而原本无法理解的各种跳跃思维,现在许秋也能轻易理解。
甚至于……他还觉得方具瞻的科研全案太拖沓了。
完全是当成给小白讲解用的。
不过也是因此,许秋才体会到此前自己水平究竟有多局限。
当然,更主要的点其实是方院士的研究太深入了。
基本上已经碰到了这个领域的边界。
而且向外探索出了不少。
因而,除非是紧跟着方具瞻脚步的科研人员,否则让其他人来看,就是戴楠,可能都不一定能看得明白!
……
这一夜,许秋办公室的灯光彻夜未熄。
等到第一缕曦光穿入窗内,许秋也终于长出一口气。
总算是看完了。
得亏方具瞻在各个项目重大进展的节点,都做了提纲挈领的总结。
因而,许秋不必一一查看繁琐而密集的研发原理。
他不需要了解每一个细节。
只要找到缺陷、揪出瓶颈,然后攻克之,就可以了。
当然,“就可以了”四个字说起来轻松,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全球都寻不出几人。
能让方具瞻和哈佛医学院投入如此大的精力,最终才做到这一步……又岂是正常人能一夜之间“锦上添花”的?
别说是让成果更上一层楼。
就是想要找到漏洞,恐怕就是几个院士加起来组成审查队伍,也大概率是做不到的。
好在,这一切“常理”唯独约束不了许秋。
经过一夜的审查,他已经初步做出了评判。
目前,方具瞻这个课题其实已经趋于完善了,作为选入霉国神外年会的项目,绰绰有余。
甚至于,稍微修葺一些细枝末节,直接开始临床前实验都没什么问题。
想要提升,基本上不太可能。
但……许秋仍然找到了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递送效率太低!
经过方具瞻团队的研究,虽然锕-225确有疗效,但,最终却只有0.01%的注射剂量可以到达脑干肿瘤!
从原理上来看,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毕竟,颅脑有血脑屏障的天然阻隔。
同时,抗体分子量还大。
这两者加起来,几乎注定了“递送效率低”无解!
因此,方具瞻团队没有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他们直接选择了最粗暴的处理方式——火力覆盖!
递送效率低?
简单!100个单位,只进去0.01,那我直接给10000个单位,怎么也得进去1个单位了!
这虽然会带来不小的毒副作用。
但,与棘手的肿瘤本身相比,收益是远远大于风险的,而且中位生存期理论上比传统放化疗提升不少。
无所谓。
总归是提升了。
科研哪有什么一蹴而就,都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完善……能有这种进展,已经殊为可贵!
“简单来说其实就一点,如何提升Ac-225穿越血脑屏障的效率。”
许秋目光深邃。
此时,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