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知道一条小路(1 / 2)
第136章我知道一条小路
汉军已经把营寨推到了辰龙关外,算是把辰龙关出关的路线彻底堵死。虽然还有另外三关尚在,但这三关都不如辰龙关好守,兵力也驻扎不多。
杨芳尝试下令,让这三关的守关将领,带着军队过来辰龙关。
因为汉军的目标就是辰龙关,守其它三关没什么用,还不如集中兵力,先把汉军击退,这样辰州的困局自然迎刃而解。
很可惜,没用啊!
不是别的什么原因,还是在于杨芳的籍贯出身,他是贵州人,对湖南本地的清军来说,就是外省来的客兵,并不算得上是他们自己人。
再加上,杨芳起家也不是走的正经路子,他是读书人考不上进士,所以半路参军,而提携他的猛将杨遇春,是个武举人材官。
什么叫材官呢就是民兵乡勇,只不过是官府设立的民兵乡勇,不是地方临时募集的团练乡勇。
这就是为啥清军的军队编制,既有千总,又有外委千总,这外委意思就是战时增设,也就是把材官预备役顶上去了,给个临时工编制,要不然算是非法募兵,形同造反。
杨芳调不动另外三关的军队,他这守备官就跟特么假的一样。
“关里的清军兄弟都听着,大家伙都是自家兄弟,何苦要为当官的卖命呢”
“你们看,我们是满洲人,连我们都能投降,你们为啥就不敢投了现在投降,遭殃的还只是当官的,等破了关城再投降,那你们可就惨了。”
“弟兄们,这大清快完了,你们可能不知道,觉得当今天下只有汉人百姓是苦哈哈,但咱实话告诉你们,连咱们这样的满洲八旗,你们眼里的贵人,同样也都是苦哈哈。看着外面光鲜,但内里都已经烂透了,那荆州将军兴肇,可是到现在都还欠着老子大半年的军饷没给呢!”
“说的对啊!大家伙都是当兵的,为了家里人混口饭吃而已,说是满洲八旗,但真正能吃香喝辣,都是那些上三旗的主子贵人,咱们这些底层旗人算个屁。跟你们这些汉人绿营一样,该克扣军饷,中饱私囊,一样还是要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
“那些当官的,真的缺你们这点三瓜两枣吗他们就是坏,要拿走你们的钱,你们的粮,看着你们挣扎饿死,用你们汉人的话,路边没有冻死饿死的尸骨,朱门里头主子们的酒肉,哪里能吃得香”
“投降吧!不投降,散了也好啊!给这帮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官老爷卖什么命”
“官老爷给你们赏赐钱粮那本来就是克扣你们的饷银,算哪门子的赏赐”
“……”
辰龙关外面,开始的时候满洲兵还只是普通劝降,每天换几个人,轮流去变着法的喊话。
杨芳没法弹压,但好歹还能忍得住,反正这喊话劝降,一回生二回熟,慢慢手下士卒也就适应了,而且他还给士卒们提前发了足额军饷,又带他们喝酒吃肉。
如此,军心也还能稳得住,都是为了当兵吃粮而已,哪来那么多大道理
可渐渐地,关外的满洲兵也不知道抽了什么疯,开始说起各种怪话。
这怪话有没有用不知道,反正杨芳快受不住了,他可是才给
“这些……逆贼!”
杨芳一手按在女墙上,看着外面几个叫嚣喊话的满洲兵,又是生气又是无奈。
因为已经知道他拉不了弓,汉军派来劝降喊话的满洲兵,都恨不得站到城门口,就差坐着吊篮上去,跟“自家兄弟”肩并肩喝酒了。
“嘶!”
一不小心,杨芳扯动伤势,顾不上再看,被亲兵搀扶着回了城楼。
而在另一边,已经被杨芳半边缘化的几个清军千总、把总,正私下聚在商议。
“那杨芳太可恨了,居然真把我兵权给解了,还美其名曰让我去调度粮草民夫”
“你还好,有事情可做,我连理由都没有,就让我把兵给交了,还把我外委把总的军职给解了。”
“那现在怎么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