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大唐太子有问题,要对他称骨断命?(2 / 2)
想到这里,李承乾便对裴宣解释道:“最简单的散热方式就是拿水往炮管上浇,以此达到散热的目的。当然,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真正需要解决的,还是炮管材料的问题!”
听到这话,裴宣仿佛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当即点头道:“那臣之后的火炮训练,就在火炮附近放一桶冷水,专门安排士兵利用水温对火炮进行散热。至于炮管材料的问题,臣也会及时反馈给张铁他们,让他们大力研究!”
“好!”
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跟裴宣交流了一番火器的保密工作,便让他离开了。
而目送裴宣离开后不久,李承乾又将苏定方叫了过来。
“太子殿下!”
“嗯,定方。我找你来是想问你关于守捉郎的事,你们锦衣卫有眉目了吗”
“回太子殿下,通过杨囡囡提供的线索,我们抓到了那名传信的守捉郎刺客,目前正在严刑逼供,让他透露长安城内的守捉郎火点!”苏定方如实答道。
李承乾眉头一皱:“何谓火点”
“回太子殿下,火点便是守捉郎的专用切口,指的是用于任务发放的联络点。在火点的负责人,称作火师。也是向杨囡囡他们发放任务的那个人。”
“既然杨囡囡曾经接过火师的任务,为何她不知道火点的位置”
“回太子殿下,火点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任务发放结束,火师便会悄然离开,但据这名传信的守捉郎透露,他接任务这名火师,似乎是朝中之人.”
“什么!”
李承乾闻言,噌的一下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满脸不可思议的道:“他们连朝中都渗透了吗!”
“是啊!臣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大吃一惊,但那名传信的守捉郎并没有透露是朝中何人,臣只能继续严刑逼供!”
“嗯,你做的不错!”
李承乾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坐回了座位,又若有所思的道:“各国使者那边,也要不紧不慢的盯着,尤其是吐谷浑与吐蕃,还有高句丽这三国!”
“是!”
苏定方应了一声,正欲离开,却听李承乾想起什么似的追问道:“你之前说的那个裴行俭,在锦衣卫表现如何”
苏定方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不瞒太子殿下,此次抓捕那名传信的守捉郎,裴行俭当属头功,臣还想等此次任务结束,替他向您请功呢!”
“哦是吗看来你的眼光还不错!那这样吧,你去内直监那里,让来福给他拨一千两银票,就当作他的赏钱,功劳日后再算!”
“谢太子殿下!”
苏定方面色大喜,连忙朝李承乾作揖。
李承乾笑着摆了摆手,便目送他离开了。
与此同时,鸿胪寺,吐谷浑使者客房。
没有看成火炮的吐谷浑,吐蕃,高句丽三国使者,既惶恐,又愤忾的凑到了一起。
特别是吐谷浑王子慕容顺,直到此时,脸都还是苍白的,一想起火炮杀人的场面,就禁不住卷缩在床角,瑟瑟发抖。
“唉!”
无奈且同情的看了眼慕容顺,吐谷浑使者巴托乌叹了口气,然后将目光落向了禄东赞与李思远,高延寿三人身上,沉沉地道:“诸位,眼下的情况对我们很不妙啊!你们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这”
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却听禄东赞率先开口道:“以大唐目前的强势,恐怕我吐蕃很难向大唐求娶到公主了.”
“呃,”
巴托乌闻言,禁不住嘴角一抽,心说特么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惦记人家公主!我们都自身难保了好嘛!
虽然巴托乌很想劈头盖脸的对禄东赞破口大骂一顿,但现在他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也由不得他不压制自己的脾气,将目光落在李思远,高延寿二人身上,语气平和的问道:“两位高句丽使者,可有什么话说”
“这”
李思远与高延寿闻言,互相对视了一眼,旋即由高延寿率先开了口:“不瞒诸位,我高句丽此次出兵,与我二人的关系并不大,或许是高句丽内部,出现了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说着,他又看了眼李思远,面露担忧的道:“我们甚至都在猜测,我们的计划可能暴露了,这是我王自己展开的行动!”
“你的意思是,荣留王平定了你们国内的内乱,还破坏了你们篡位的计划”巴托乌忍不住追问道。
却听李思远冷哼道:“就算他破坏了我们的计划,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他以为重用盖渊苏文,就能稳固他的王位吗简直痴心妄想,不过是赶跑了老虎,迎来了饿狼罢了!”
“话虽如此,但我们现在要应对的是大唐,你们就不怕大唐会杀了你们吗”巴托乌有些无奈的提醒道。
“这”
高延寿迟疑了一下,旋即若有所思的道:“要不我们先通知国内,告诉他们大唐火器的威胁,让他们退兵只要他们答应退兵,大唐应该会对我们网开一面。就算不能放我们离开,也不至于杀了我们!”
“这倒是个好主意,但我们要如何让他们相信大唐火器的威胁呢毕竟.空口无凭!”
“要不.”
听到巴托乌这话,禄东赞不由口干舌燥的道了句:“咱们偷偷弄一些火器回去”
“什么!”
巴托乌等人听到禄东赞的话,吓了一跳。
却听李思远惊疑不定的道:“你疯了吗万一被大唐发现,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是啊!这个想法太疯狂了!比求娶大唐公主还疯狂!”
“吐蕃大论,你该不会是想害我们吧”
“没有没有,你们别误会!”
禄东咱见几人如此激动,连忙讪笑着摆手:“我就是随便说说,不会真的去偷.”
“哼!你最好真的只是随便说说,别到时候牵连我们!”
李思远冷哼一声,旋即便没有再搭理禄东赞,然后朝巴托乌道:“目前就我们两国出了兵,那些西域国家根本靠不住,我们要想活命,还是先通知国内退兵为妙!”
“至于国内若不相信,就让他们自己来调查好了!”
“不过,大唐也不会给他们多少时间,如果他们不退兵,那就是自寻死路,怪不得我们!”
“嗯,有道理,中原有句俗话,叫尽人事听天命!我们也只能这样了!”
巴托乌点了点头,旋即便与李思远,高延寿,以及禄东赞,交换了印信,一同盖印确认大唐火器之事,然后发回国内。
至于倭国与西突厥使者,虽然没有参加此次商议,但也作出了同样的决定,就是将大唐火器之事,传回国内,并表达了向大唐臣服的决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在离开吐谷浑使者客房后,并没有选择回到自己的客房,而是直接去了长安西市的一座胡姬酒肆。
与此同时,皇宫,甘露殿。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回宫后的当晚就失眠了,于是一大早就火速召见了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商议昨日之事。
虽然李世民在城外答应了李承乾的条件,也见识到了李承乾的实力。
但他心中依旧不想这么被李承乾牵着鼻子走。
就算他现在已经无法阻止李承乾的崛起,他也想主张自己的权力地位。
却听他沉着声音朝长孙无忌四人道:“太子拥有的火器,对我大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四夷宾服,用不好,众矢之的,你们对此可有什么意见”
“这”
听到这话,四人不由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虽然李世民问的是火器,但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在忌惮李承乾。
毕竟以李承乾现在的所作所为,隐隐有种凌驾于李世民之上的感觉。
特别是这场军事演习之后,李世民的话语权,明显变弱了。
却听杜如晦率先开口道:“回陛下,臣以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太子拥有的火器,对我大唐来说,是利大于弊”
“哦”
李世民眼睛一眯,而后淡淡地摆手道:“兵部尚书详细说来!”
“是!”
杜如晦躬身应了一声,正欲开口,忽地感觉肺气上涌,不由得连连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
“如晦,你.”
“咳咳,无妨”
杜如晦咳嗽着摆了摆手,然后缓了几口气,又若有所思的分析道:
“按理来说,东宫的实力太过强大,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因为就算东宫无心其他,也会被有心人怀疑有其他的想法,无论是对陛下,还是对朝廷,都不是很好的局面.咳咳咳.”
“如晦!”
眼见杜如晦咳嗽得摇摇欲坠,房玄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禁连忙想要上前扶住他,但杜如晦依旧倔强的拒绝了他。
在强行稳住身体后,又自顾自的道:“但是,太子已经答应了兵部,可以派人学习火器的制作工艺。尽管条件有些苛刻,却也说明了一个事实,至少在表面上,太子是想大唐趋于稳定的,而非让朝廷陷入权力争斗的漩涡中.”
“是故,臣以为,只要陛下与太子一直保持这个事实,就不难相处。”
“至于陛下担心我大唐因为火器会成为众矢之的,臣倒觉得不会,因为太子现在采用的策略,正是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策略,陛下不妨想想,太子目前针对的几国,是”
“咳咳咳咳.”
“嘭——!”
杜如晦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扑通一声栽倒在了地上。
“如晦!!”
李世民见状,大吃一惊。
房玄龄则连忙冲了过去。
“御医!快传御医!!”
长孙无忌禁不住朗声高喊。
魏征想也没想的就出了甘露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