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起死回生!组建东宫新势力!【求月(2 / 2)
李承乾微微一愣,旋即眉头大皱。
说实话,不用他细想,他就能猜到长孙皇后找自己的目的。
多半是为了小胖子李泰。
虽然五姓七望,他是顺利解决了,但勾结五姓七望的小胖子,他却一直没有处理。
本来,他是想看看李世民怎么处理的,结果李世民也一直没有处理。
这就让长孙皇后不得不担心起来。
毕竟再怎么说,小胖子也是她的亲生儿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自然不想见到两兄弟手足相残的一幕。
“唉!”
想到这里,李承乾不由叹了口气,吐槽似的道:“看来千古贤后,也会慈母多败儿啊!”
说完,再次看了眼没有任何变化的女尸,又看了眼站在门口一动不动的苏定方,略微犹豫,便无奈的走向了苏定方,道:
“定方,我要去宫里一趟,你继续守在这里,不管发生任何事,都不要离开这个房间,也不要”
说到这里,顿了顿,斟酌似的道;“不要放这个房间里的其他人离开!”
“啊”
苏定方听到前半段,还觉得正常,可听到后半段,顿时就觉得不对劲了:“太太子殿下说的其他人,该不会是”
“你懂的!”
李承乾咧嘴一笑,也不废话,直接就打开了房门,扬长而去。
徒留苏定方惊疑不定的愣在原地。
隔了好半晌,他才从那种莫名的恐惧中回过神来,拍着胸口道:“我也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怕什么,自己吓自己.”
说完这话,便壮着胆子,握紧手中的刀,径直走向那名女尸。
然而,就在他靠近女尸的一刹那,原本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女尸,猛然睁开了眼睛!
“唰!”
苏定方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另一边。
李承乾带着不情不愿的情绪,来到了长孙皇后所在的丽正殿。
虽然经过御医的诊治,长孙皇后已经从昏迷中醒过来了,但长孙皇后的心情,似乎并不是很好。
此时,李丽质正跪坐在床边,小心翼翼的喂她药汤,而香菱则在旁边偷偷抹眼泪。
“儿臣,参见母亲”
李承乾刚走进房门,就朝长孙皇后恭敬行了一礼。
长孙皇后听到李承乾的声音,顿时来了精神,然后勉力的想要从床上爬起来。
“母亲不要起来,儿臣到您身边跟您说话!”
李承乾三步并作两步的来到长孙皇后床边,然后对李丽质柔声道:“丽质,让我来喂母亲吧.”
“啊”
李丽质听到李承乾的声音,明显的颤抖了一下,旋即连忙朝他行礼;“长乐,见过太子皇兄!”
“呵,你的伤没事吧.”
“没没事”
“那你.”
“太子皇兄,你伺候母亲吧,长乐先走了!”
还没等李承乾把话说完,李丽质就将手中的药碗,慌乱的塞到了李承乾手中,然后逃也似的离开了房间。
直看得李承乾一愣一愣的,不知所措。
而就在这时,一直将两兄妹看在眼里的长孙皇后,满脸惆怅的叹了口气:“你不要怪丽质,她还小,昨晚又.。唉,青雀他回宗正寺了”
李承乾闻言愣了下,旋即才反应过来,原来昨晚之后,一切都变了。
其实,这种情况他早就有所预料的,毕竟昨晚的他,确实跟以前大不一样。
很难让人一时接受得了。
不过,既然自己选择了做那样的事,就没什么好纠结的,顺其自然就好了。
想到这里,李承乾便不以为意的拿起汤勺,舀了一勺汤药送到长孙皇后嘴边,笑道:“母亲病好了,要赶紧练习儿臣教您的养生之法,这样儿臣就不用来伺候您了.”
“嗯”
长孙皇后怔了下,忽地哑然一笑:“难怪你父皇口口声声的总骂你逆子,你还真是孝顺呢”
“嘿嘿!”
李承乾狡黠一笑,又往前送了送汤药。
长孙皇后神情复杂的看向李承乾,接着道:“承乾,青雀与五姓七望的事,青雀给母亲说了,是王珪让他帮忙的,他并不知道他们的计划,所以.”
“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还计较这些做什么。”
李承乾苦笑了下。
“当然是原谅他啊。”
“这”
长孙皇后听到这话,直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而这时,门外又传来了一道急促地关切声:“观音婢!观音婢你还好吗”
“陛下,臣妾”
还没等长孙皇后回应李世民,就见李世民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观音婢!你怎么样了”
“陛下不用担心,有承乾照顾臣妾,无碍的.”
长孙皇后抬头看向李世民,勉力一笑。
“承乾”
李世民微微一愣,似乎这才发现李承乾。
却见李承乾不疾不徐的朝他行了个礼:“儿臣,参见父皇!”
“哦,承乾来了啊!”
李世民恍然的点了点头,然后扭头看了眼长孙皇后,又淡淡道:“朕听说,你要跟甄太医谈医论道,这么说,你也会医术”
“呵!父皇的消息还挺灵通的!”
“那意思是,确有其事”
“算是吧,不过儿臣也并非会医术,只是想要跟甄太医学习医术,好帮母亲看看.”
“宫里有太医,你是太子,哪需要你学医术”
李世民闻言,有些不悦的板起了脸。
躺在床上的长孙皇后见状,无奈的暗叹了口气,轻咳道:“承乾,药就交给香菱来喂吧,你陪你父皇到外面说说话,母亲喝完药就睡了,你不用担心,母亲会没事的.”
“太子殿下.”
香菱闻言,小心翼翼的跪了上去。
李承乾眉头微蹙,却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将药碗递给香菱,二话不说的就离开了房间。
而李世民见他离开,也一句话没说的跟了上去。
很快,父子俩就来到了丽正殿外的廊亭里。
“父皇是有什么话想对我私下说吧”
李承乾站在廊亭里,率先开口道。
李世民皱眉看了他一眼,然后沉声道:“昨晚的事,还没有结束,你知道吗”
“知道,然后呢”
“关于青雀的事,你母亲给你说了吗”
“说了,然后呢”
“你!”
李世民被李承乾这种冷淡的态度搞得很是不爽,但还是强压下了心中的怒火,沉沉的道:“朕需要给大臣们一个交代,你明白吗太子的所作所为,朕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比如说,蛊虫.”
“唰!”
听到这话,李承乾的脸色瞬间一变。
然后,握紧了拳头,又缓缓松开了。
隔了片刻,才听他淡淡的开口道:“父皇可知,历史上有种十分常见的阳谋”
“什么阳谋”李世民皱眉反问道。
“就是功臣功劳过大的时候,皇帝会很为难,杀了吧,失人心,不杀吧,心又难安,处理起来非常的棘手。”
“于是,这个时候皇帝会假装糊涂,默许奸臣当道。然后借奸臣之手,除掉忠臣,让奸臣扛下所有的民愤。”
“这个时候皇帝又清醒了,然后惩治奸臣,为死去的忠臣平反。于是乎,民愤平息,众人高呼皇帝英明”
说到这里,李承乾仰头笑看着李世民,戏谑道:“不知父皇听到这个阳谋,作何感想啊”
“这”
李世民脸色一变,而后有些心虚的冷哼道:“哼!朕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呵呵.”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看了眼屋里的长孙皇后,又淡淡道:
“儿臣曾听皇爷爷说过,他曾教父皇和大伯你们《韩非子》,那日,大伯在书页里批注‘弧矢之利,以威天下’,齐王偏在旁边画了只歪歪扭扭的鹞鹰。如今,他们倒伏在了玄武门的石阶下,倒像是为父皇您完成了注脚。”
“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世民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浑身帝王威压,犹如潮水一般向李承乾扑去。
但李承乾依旧平静如常,就像一面镜子般的湖水,心中没有任何波澜。
却听他又自顾自的道:“父皇,儿臣的箭早已离弦,这万里河山,便是箭靶。”
“如果父皇要当儿臣是奸臣,那儿臣昨晚拿出来的刀,可就不还回去了,毕竟.”
说到这里,悠悠叹了口气,然后抬步朝宫外走去,边走边说道:“天可汗的箭囊里,怎容得下没沾过至亲血的箭呢.”
“你!”
李世民闻言,瞬间瞪大眼睛。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响起一道惊雷。
轰隆隆!
雷声滚滚,震得人头皮发麻。
须臾间,枣核大的雨珠,哗啦啦的落下。
这是长安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雨势很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