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祭祀仪轨(1 / 2)
第152章祭祀仪轨
殿内死寂更甚,烛火摇曳的光影在墙壁上跳动,映出一片压抑的暗色。
韩王安的脸色隐隐泛白,指尖在案几上划出细微的刺耳声响,似在压抑心中翻涌的复杂情绪。
满殿宾客屏息凝神,目光如刀,聚焦在秦时墨钰身上。
可秦时墨钰仿佛视而不见,自顾自道:
“宣惠王时,韩地尚有余粮,可供十万甲士出征数年之需;桓惠王末,上党尽失,十三城尽入秦手,沃土沦丧,粮仓空虚。民无余粮,国无积蓄,赋税却年年加重,农夫弃田,工匠离肆,商贾裹足,市肆萧条。”
“天时尽失,地利无存,百姓疲惫.”秦时墨钰面无表情,顿了顿,继续说道:“试问,民不聊生,何来兵强马壮经济不兴,何以抵御列国虎视”
谋士之道是这样子的,不把局势说得危如累卵,给你一种‘不听我的你马上就得暴毙’的紧迫感,如何凸显自己的价值又咋得到重用
《孙子兵法九变》:‘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秦时墨钰越是去实践,就越是觉得孙武子是真的牛逼,孙子兵法这书当真堪称兵家总纲,字字珠玑。
当然,敢这么玩的,最好事先准备好上中下三策,否则容易跟祢衡这种喷子一样被活剐了。
韩王安终于按捺不住,低沉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与颤抖:“统领对我韩国的困境如此了解,想必心中已有定论”
他手指微颤,显然被这番剖析震得心绪难平,当然也可能是在压抑自己叫禁军的念头。
“非攻!重工!重商!”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神色各异,窃窃私语如细浪涌起。
除了重商略显新奇,前两者不还是墨家老一套
可秦时墨钰的表现力摆在这,众人皆愿听他继续说下去。
秦时墨钰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墨家是天下最简朴、最勤奋、最巧思、最主张正义且最有实际战斗力的团体学派,因何难以立足于列国朝堂”
“皆因我墨家‘兼爱’和‘非攻’两点为政主张。春秋以来,列国征伐不断,无一不想吞并他国以强己,故而无一国能容我墨家为政。”
顿了顿,目光扫向韩王安与群臣,“然此难容于世的政主张,对当今韩国却未必不可行。韩国纵有吞并他国之心,近十年内,怕也难有吞并他国之力。”
这话说的刺耳,可话里的意思却是没问题的。
韩王安前半生这几十年,恰好是战国大魔王组合嬴稷+范雎+白起的巅峰时期,这段时间秦军的kda堪比春秋以来列国总和。
虽然是个王多少都会有点扩张版图的梦想,可对于半生生活在秦国阴影下的韩王安而言,心中那点扩张欲早就被恐惧所压制了。如今只求安稳度过下半生,至于韩国未来如何.
相信后人的智慧!
如此一来,墨家的‘非攻’之道,对于韩国而言确实未必不可触摸。
秦时墨钰捕捉到韩王安陷入沉思的神色,眼底闪过一抹笑意,继续加码:“墨家善守,若王上允我墨家入韩,推行‘非攻’之主张,对内可聚拢民心,增强民众抗敌意志;对外可降低列国敌意。”
“我愿动用墨家在齐、楚的影响力,使之与韩重修旧好。若韩能与齐楚结盟,饱受暴秦之苦的魏、赵必主动交好,三晋联合,便能再促合纵之势,天元危局或可转危为安。”
韩王安眼神一凝,呼吸略重,显然有些动容。至少从逻辑上讲,作为韩墨统领的秦时墨钰,确实有资格且有能力推动他这个计划。
点亮墨家思潮‘非攻’,虽说会吃到‘禁止扩张’的debuff,但却也有着大幅增加他国友善度,大幅增加己方被动防守作战士气,两个韩国最需要的正面buff。
秦时墨钰话锋一转,开始画饼,轻笑着说道:
“合纵势成,天下必现数年太平,这正是谋求发展的良机。墨家机关术驰名天下,若得朝堂配合,不出数年便可培养大批工匠,民用器具与军用器械皆不匮乏。”
“工匠增多,商品自增,此时恰好可以大力发展商业。韩国地少,农业发展上限低,却处天下之中,正可借此地利,重商抽税以补国用。”
“如此,短则三五载,长则七八年,韩国国力不仅可以摆脱疲惫,甚至更进一步,远超从前。”他停下,目光直视韩王安,眼底闪过一抹戏谑,“届时,大可一脚踹开我墨家,或许有望问鼎中原,犹未可知”
殿内霎时哗然,众人面面相觑,有人倒吸凉气,有人目瞪口呆。
这画饼之术,简直炉火纯青!
可偏偏,这个饼理论上讲,是真有概率烙出来的。
“哈哈哈!”韩王安突然大笑出声,眼底惊异与欣赏交织,“若如此,韩墨统领所图为何”
“我么”秦时墨钰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悲悯:“不过是想让天下人过几年安稳日子。这些年,天下百姓太苦,让他们歇一歇吧。”
他抬头望向殿顶,似透过穹顶看到无尽苍生,目光透着一抹疲惫与仁义。
这一刻,黑衣下的身影仿佛散发出神圣光辉,在众人眼中愈发高大。无论是敌是友,皆不得不叹服他的胸怀与气度。
日过正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