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兵锋直指兴庆府(1 / 2)
“此事,容后再议。”晁盖语气坚决,不容置疑。
退朝后,晁雄征单独留下,父子二人在御书房密谈许久。
最终,晁雄征快步走出,眼神中透着坚毅。
西夏退兵时的劫掠行径,彻底激怒了他。
他要报复,要让西夏付出代价!
兵锋,直指兴庆府!
延州府衙,薛嗣昌独坐书房,手中反复摩挲着一方砚台,眼神飘忽不定,思绪万千。
窗外寒风呼啸,卷起落叶沙沙作响,更添几分萧瑟。
侍女轻手轻脚地添上热茶,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整个书房仿佛一座孤岛,弥漫着清冷孤寂的气息。
薛嗣昌出身寒门,凭借过人的才智和精于算计的头脑,一步步爬到环庆路经略使的位置。
他深谙为官之道,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是他安身立命的准则。
靖康之变后,他投降西夏,被李乾顺委以重任。
金军南下,宋朝灭亡,西夏却趁火打劫,不断侵扰边境。
薛嗣昌看着桌上摊开的地图,目光落在兴庆府、横山等战略要地,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知道西夏兵力有限,长久下去必然不敌大梁,他必须找到一条出路,一条既能保全自身,又能获取最大利益的出路。
与西夏谈判!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他唤来心腹,低声吩咐了几句,那人领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中。
薛嗣昌望着摇曳的烛光,他派去的人,将带着他的密信,前往西夏军营,联络西夏王爷,仁忠。
“王爷,大梁太子晁雄征,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薛嗣昌的密信上,这样写道。
仁忠斜倚在虎皮交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匕首,目光锐利地盯着薛嗣昌,“环庆路经略使,如今的丧家之犬,你凭什么与本王谈条件?”
薛嗣昌强忍怒火,努力维持着平静的语气,“王爷此言差矣,如今大梁兵锋正盛,西夏想要全身而退,在下愿助王爷一臂之力。至于条件,王爷觉得封王如何?”薛嗣昌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帐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帐外风声呼啸,如同野兽的低吼,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仁忠冷笑一声,将匕首猛地掷在桌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封王?你一个降臣,也配?”他起身走到薛嗣昌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本王可以给你荣华富贵,但王位,绝无可能!”
薛嗣昌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
“王爷,横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梁军队想要跨越横山,并非易事。在下熟悉地形,可助王爷一臂之力,退守兴庆府,届时王爷许我一个王位,有何不可?”他语气强硬了几分,试图与仁忠讨价还价。
双方僵持不下,帐内气氛紧张,仿佛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报……王爷,李乾顺和察哥将军兵马推进神速,已攻破数座城池!”
仁忠脸色一变,薛嗣昌
“王爷,如今形势危急,还请王爷三思。”薛嗣昌趁机再次劝说。
仁忠权衡利弊,最终咬了咬牙,“好!本王答应你,封你为王,但没有封地!”
薛嗣昌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多谢王爷成全!”
几日后,大梁军队在种师道、董平、武松等将领的率领下,与西夏军队展开激战。
西夏军队节节败退,最终大败而归。
仁忠二十万大军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满目疮痍的战场。
薛嗣昌望着远去的西夏军队,心中五味杂陈。
他本想趁乱跟随西夏军队撤离,却发现追随他的寥寥无几。
他孤身一人站在山坡上,寒风凛冽,衣衫猎猎作响,像一只被遗弃的孤鸟。
他缓缓地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紧紧地攥在手中……
“难道,这就是我的结局?”他喃喃自语,
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颊,德顺军城墙上,士兵们紧裹着厚厚的皮袄,依旧冻得瑟瑟发抖。
城内,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偶尔传来几声压抑的咳嗽,更添几分萧瑟。
然而,与这肃杀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梁军队驻扎的营地。
篝火熊熊燃烧,驱散了寒意,烤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欢声笑语不断。
“听说了吗?西夏那帮龟孙子被打得屁滚尿流!”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士兵,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酒碗,唾沫星子四溅。
“可不是!仁忠那老贼,二十万大军啊,就这么灰溜溜地逃了!”另一个年轻士兵,脸上写满了崇拜,“咱们太子殿下,真是神了!”
“嘿嘿,这算啥?我可是听说,李乾顺那狗皇帝,都被咱们的人给宰了!”络腮胡子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真的假的?那西夏岂不是要完蛋了?”周围的士兵纷纷凑了过来,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西北。
西夏兵败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巨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