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段:六十年代末的总结与反第295章 文化生活的匮乏(1 / 2)
夜幕悄然降临,繁星点点洒落在四合院的上空,给这片宁静的天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李阳结束了一天在工厂的忙碌工作,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晚饭过后,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父母在屋内轻声交谈,而李阳则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望着夜空发呆。在这个六十年代的平凡夜晚,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感悄然涌上他的心头,他不禁陷入了对文化生活的深深思索。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文化生活更是极度单调。对于李阳来说,工作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而仅有的闲暇时光里,能够享受的娱乐活动也少之又少。偶尔村子里放映露天电影,那便是整个社区最热闹的时刻。消息一经传出,孩子们欢呼雀跃,大人们也满怀期待。李阳还记得,每当放映电影的消息传来,他都会早早地放下手中的活计,搬着小板凳,带着家人一同前往放映场地。
放映场地通常是在村子的一块空地上,白色的幕布早早地挂起,放映机发出嗡嗡的声响,将黑白的影像投射在幕布上。李阳和家人坐在小板凳上,眼睛紧紧地盯着幕布,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周围的人们或是交头接耳,或是开怀大笑,沉浸在电影带来的欢乐氛围中。尽管电影的内容可能并不复杂,画质也不够清晰,但对于李阳和乡亲们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精神盛宴。每一次看完电影,李阳都会兴奋许久,那些精彩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在他脑海中久久回荡,成为他生活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除了露天电影,阅读一本旧书也是李阳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之一。他常常会在空闲时间,翻出自己珍藏的几本旧书,坐在院子里或是屋内的角落里,静静地阅读。那些泛黄的书页,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仿佛带着他走进了一个个不同的世界。他随着书中的主人公经历着喜怒哀乐,感受着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位知心的朋友,陪伴他度过那些孤独而又漫长的时光。有时候,他会因为书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而激动不已,有时候又会因为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而黯然神伤。阅读让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让他在艰苦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阳越发渴望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他不满足于仅仅看几场露天电影、读几本旧书,他渴望能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作品,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他常常在心中想象着,要是能够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每天都能阅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一天,李阳在工厂里偶然听到几个工友在讨论读书小组的事情。原来,为了丰富工人们的文化生活,工厂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大家可以在业余时间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李阳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兴奋之情,他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渴望丰富文化生活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
于是,李阳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读书小组。第一次参加读书小组活动时,他早早地来到了约定的地点。那是一间简陋的会议室,几张破旧的桌子和椅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读书小组的活动主题。李阳走进会议室时,已经有几个工友坐在那里了,他们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在翻阅手中的书籍。
“李阳,你也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李阳转过头,看到是同事小赵。小赵热情地向他打招呼,示意他坐在自己旁边。
“是啊,我听说有读书小组,就赶紧报名参加了。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呢。”李阳笑着说道。
不一会儿,读书小组的活动正式开始。大家轮流分享自己最近读过的一本书,讲述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会。李阳认真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心中感慨万千。他发现,虽然大家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对知识的渴望却是同样的强烈。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独特的解读,让李阳深受启发。
↑返回顶部↑